第246章 帝江號完成(1/2)
李达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沉默:“不要问太多,不要猜测。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国家需要它们,比我们想像得更需要。各位,我们脚下不仅仅是月球基地,我们是联盟最坚实的后盾。执行命令吧。”
没有再多做解释,军官们转身离开。
李达留下了几位技术负责人开始详细分派任务。
吕文博站在原地,看著终端上那份不可思议的图纸,又抬头看了看周围同样面色变幻不定的同事们。
赵志碰了碰他的胳膊,低声道:“老吕,算了,想那么多干嘛。干活吧。”
吕文博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把那些翻腾的思绪压下去。
总工说得对,这些年见过的“不科学”的事情还少吗?
国家在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发展,背后必然有著常人无法知晓的付出和秘密。
他再次看向图纸,眼神已经不同。
抱怨和质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一丝难以抑制的好奇。
虫洞穿梭……
如果这是真的,那国家正在面对的,是怎样广阔的舞台和怎样强大的对手?
那些伤痕累累的星舰,又经歷了何等壮烈的战斗?
他握紧了手中的工具板,对赵志恆说:“老赵,別愣著了,赶紧核对新结构图和我们已铺设管线的衝突点。妈的,这改动力度…一个月?够呛,得拼了!”
“收到!”赵志恆也振作起来,“妈的,不就是虫洞吗?造!让咱们造啥咱就造啥!说不定哪天咱们造的大傢伙,就像小说里写的一样,能带著舰队纵横诸天呢!”
抱怨变成了干劲。
虽然疑惑仍在,但工程师的天职就是解决问题,將蓝图化为现实。
尤其是当这项任务被赋予了如此重大的意义之后。
整个船坞3號基地仿佛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新的特种合金构件被大型运输平台源源不断送入。
来自总装的专家小组进驻,他们话不多,但对那些超常规的技术要求有著极深的见解,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
吕文博带著他的小组,负责协调舰体中段能量导管铺设。
这项工作极其繁琐,新的导管路径霸道地穿过了原有的工质输送管道和电缆桥架,需要重新设计布局,计算新的应力分布,確保不会在极端工况下发生灾难性失效。
他连续工作了二十几个小时,眼睛熬得通红,靠著高浓度营养液提神。
每一次遇到技术难题,与总装专家沟通时,他都能感受到对方知识体系的深不可测和某种经过实战检验的实用性。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有一次,他对一个能量接口的密封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按照传统標准风险过高。
那位看起来很年轻的专家只是调出了一份模糊的、似乎是从某次激烈碰撞或爆炸场景中记录下来的数据对比图。
“吕工,你看,这是我们在…呃,在一次极端测试中获取的数据。传统密封方案在这种量级的能量衝击和空间畸变下,存活率低於百分之七。
必须採用我们提供的这种非对称能量锁止结构,虽然在地面测试中显得冗余,但实际…呃,实际环境中,它是唯一能扛住的。”
吕文博看著那份触目惊心的数据图,不再多问,立刻点头:“明白了,就按这个方案执行。”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工位上演。工程师们逐渐意识到,这些看似“不科学”的设计背后,似乎都隱藏著血与火的教训和需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船坞內灯火通明,无人入眠。
吕文博偶尔会从高处的作业平台望向船坞其他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