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牢笼(2/2)
陈腴摇头道:“愧对仙长记掛,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
见陈腴一脸洒然,刘伶却是有些遗憾地摇头,沉声道:“现在,怕是不清楚了。”
陈腴闻言错愕。
刘伶便道:“我观小师傅有咯血之症,乃是脾土不生肺金,虚火灼肺,后天失调所致,本来应该还有三年五载的寿数的,但现在……”
陈腴见他对自己的病由娓娓道来,这等仙人,岂会无的放矢?
莫不是有避死延生的手段示下?
陈腴眼里不由闪过一丝希冀,追问道:“现在呢?”
刘伶嘆了口气,“现在看来,怕是活不过今年了……”
陈腴呆若木鸡。
刘伶感慨道:“没曾想小师傅还有过耳不忘的本事,竟能將我念诵一遍的宝誥分毫不差复述出来,只是这需要一些道行依託,凡人轻易出口不得,小师傅以凡人之身强施醮法,难免要耗费些性命。”
“原来是这样……”
陈腴明白了前因后果,神色復又坦然,没有太多追悔。
有得之失,计较无益。
刘伶有些讶异眼前之人的淡然自若,不无敬佩道:“小师傅是真豁然。”
陈腴咧嘴一笑,人之將死,便也从心。
眼看刘伶不摆高人姿態,近则不逊道:“或许我该更悽然些,祈求仙长大发慈悲,为我解厄?”
刘伶点了点头,眼前之人福慧不浅,初学乍练便能诵完一整篇宝誥,確是难得。
便温声道:“此事不难,小师傅不乏仙根,或许可隨我出走一趟,去群玉山领略一番光风霽月、云蒸霞蔚?”
陈腴不笨,能听出这言下之意。
自己或许就此攀上了仙缘,只是法不轻传,道不贱卖,这份恩情,须得“卖身”相报。
陈腴沉思片刻,没有言语。
雾茧適时消散,缝缝补补的喻太公像显露,微微动摇,似乎是对陈腴的不识好歹有些慍怒。
陈腴並不在意,反倒调侃道:“老喻,你才好了,可別瞎晃,小心把自己金身抖散了。”
刘伶见状也是感念,这陈腴,面上虽然对喻公言语无状,態度轻佻,但一人一神的感情却是甚篤无疑。
陈腴苦笑道:“多谢仙长好意,可是这老喻离了我,那可真是老无所依了。”
他心中並非没有意动,却是不敢说出实情。
曾经,他也有过一次机会可以走出这片山头。
是自己的夫子在离开黄冈岭前,邀他同去下菰城。
当时自己是怎么拒绝的?
以替父丁忧守丧和掛心喻太公庙为託词。
其实是陈腴有苦难言。
他根本就走不出这一片来龙去脉!
身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山里郎,陈腴从未见识过外头的世界。
虽说能靠山吃山,自给自足,但黄冈岭离著临溪县不过二十里山路,终究不是隔绝內外的世外桃源。
少时的他也会嚮往大山外的世界,偶然一次隨父出山採买,却是初现端倪。
那曲折的山路忽然涌现层层迷障拦住去路,两人在迷雾中兜了大半天圈子,饿渴交加。
每当陈腴心生退意的时候,回首又是拨云见日,来路畅通无阻,再行去路,迷雾又至。
总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阻拦他离开山头,好似这片大山是他的囚牢一般。
之后父亲便不敢再带他出山。
那时的陈腴父亲尚在,性子顽贼。
私下多次尝试,最终发现只有方圆三十里的范围他是可以畅行无阻的,再往外,就会如墮五里雾中,若是执意顶著鬼打墙般的迷障绕行,自己便会不知不觉回到家宅附近。
甚至有一次,他下定决心,向村里的小娘借了一筐蚕茧,不断繅丝探路,步步远行。
可到最后,却发现自己的身子好像都要变作雾气,融化在苍茫的大山之中。
一种將要脱离此方世界的空虚恐惧之感遍布全身。
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回到的家。
而他那一身癆病,也是自那次后才时常发作的。
此后陈腴心有余悸,总感觉再这般无端坚持下去,便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好似有“下不为例”四字悬在头顶。
遂才绝了念头。
只是之前多次的尝试,也让陈腴慢慢摸清了行跡。
他能安然自处的范围,就是以家宅上游,一处名为镜子窟的半亩山塘为起点,四面八方往外延展十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