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老同志(1/2)
第206章 老同志
施先生並未让郝仁久等。
前脚构建好中药实验室,次日一早一一施先生后脚就过来了。同他一起过来的,还有两名中年男子。温文儒雅,態度隨和。一日白苏,一日甘遂。
诺大的中药实验室里,施先生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急切之间,只能让我的两个徒弟过来凑个数了。”他说的很是客气,很是谦虚。可郝仁却不敢当真。就衝著白、甘二人的养气功夫,那也不是寻常人。
郝仁连道几声『您过谦了”,接著话锋一转提及了中药实验室。
“施先生,您老看看这实验室是不是哪里还有不妥的地方?”
见郝仁態度甚是谦恭,白、甘二人在对视一眼后,双双暗自点了点头。看来,这个做西药的.是个好相处的。
施先生这才仔细的打量起来。他背著手,沿著隔断的几个小实验室,一路看著、说著、指点著。偶尔还会来上几句溢美之词,让郝仁不由得喜不胜收。
“郝主任,贵厂在生產颗粒剂时,用了熬煮的手段,得以保证了一定的药效。”几人找了间办公室,依次坐了下来。“但是,若把其它的方子也照葫芦画瓢的做成颗粒剂的话,能保留几分药效就不好说了。”
对於施先生的这番话,郝仁深感赞同。
传统中药常见的八大剂型包括汤剂、丸剂、膏剂、散剂、露剂、丹剂、酒剂和锭剂。
中药厂现有的颗粒剂,严格来说的是现代中药。除了颗粒剂之外,现代中药还包含了口服液、片剂、软胶囊剂、滴丸、气雾剂和注射剂等。
对於『现代中药”,中医们的態度很复杂。他们大多不认可现代中药,主要是因为颗粒剂未经高温熬煮的作用。而高温,是不可逾越的一道工序。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高效治病的效果,因为可以形成你意想不到的新的物质:络合物。这个络合物才是治病的关键。没有经过长时间高温的煎煮,就不会形成络合物,因而,治病就大打折扣。
郝仁提起热水瓶,挨个儿湖了杯茶。
“施先生,这就是成立中药实验室的原因。”茶叶是没有的,只能隨手掐了把绞股蓝放进去,权当是解了白水的味。“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针对常见病症选出药方。之后再把药方,做成药效相对较好的剂型。”
施先生嗅了嗅茶水,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巴蜀老山的七叶绞股蓝,不错。郝主任听你话里的意思並不一定是要做成颗粒剂?””
“鲁南那边新建了不少玻璃厂,药物形態也就不用局限於颗粒剂这种固体了。”郝仁笑著说道。相对於现代中药,传统中药的八大剂型可是歷经千年改进、验证的。
区区有机溶剂一浸泡,就能把所有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糊弄谁吶!
施先生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难度就小了不少。不过,终归还是要试一试才能知道效果如何。”
“施先生,需要我们这边提供人手吗?”郝仁又道。
施先生看了看两位徒弟,然后才说道:“看过了你们的合成实验室,我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把西方实验室的方法手段,应用在中药实验室上中药的验证工作会不会更有效率?”
郝仁笑著回道:“那是自然。您三位只需要思考方子的增添酌减、加工方式,至於其它的琐碎工作一一只要交给工人来操作验证就可以了。”
“那成,我们就先试试“师夷长技以制夷”?”
说罢,不等几人反应,施先生就爽朗的笑开了。
於是,在李艷给中药实验室送来一批工人后。实验室旁的一栋小楼,在临近中午的时候,传出了一阵阵的药香。
临到下班的时候,食堂前的空地上挤满了人。
人群中,二十多位斜挎著医药箱的工人,脸上写满了骄傲。这是第一批下乡学习种药材的工人。到了今晚,他们就要坐上开往天南地北的火车,迈向各自分配好的山区。
经过了半个月的学习,他们不但掌握了基本药材的分辨,更是熟练掌握了写报告、写通讯稿的技能。只待到了地方上,他们就能够迅速的发光、发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