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朝野震动(3000字第一更)(2/2)
“呵呵,想要钱的签字画押二十人一保甲,借个地方,把人全部看押起来,一个不准漏掉。另外,差人拿我的帖子去皇城司,调二百著甲武士来保护人证!”
邢捕头心里咯瞪一下,小財神不会真出事儿了吧,他还欠李长安一份恩情没还呢。
“喏!”
苏軾招呼经济研究局的同仁,通报了伤情,让他们赶紧回去找钱总编,也要大伙都注意安全。
另外,也要通知司马康。
他觉得这次刺杀,背后可能是一系列的计划,敌人要对他们这个小团体发起进攻了。
邢捕头喝令一声,衙役抽刀出鞘,驱赶著人们抱头蹲地,动作慢了的上去就是一脚。
“要钱,小財神的命没了,老子把你们的头拧下来!”
穷人最怕皂衣,哪还敢多说话,都老老实实配合著,生怕下一个脚丫片子糊自己脸上,
苏軾进屋,开始磨墨写信,一封又一封,然后派衙役送出。
时间还不到中午,汴京城里终於传开了消息。
资政殿新晋学士,邸报《大宋財经周刊》的创始人,財经会的总裁,惠民钱行的老板,老百姓嘴里的小財神,李长安被太学生行刺,如今昏迷不醒,危在旦夕!
轰!
消息像一个惊天炸雷一样,震惊了汴京城的上上下下。
什么?
我刚提拔的大学士被杀了,太学生是要造反呢!
快,御林军给我围住太学国子监,在京所有赶考的书生全部入册监管,点名当日不到的立即发海捕文书。
把国子监祭酒给我叫来,行了,也別来了,直接发配广西北海。
礼部的官员全体罚俸半年,有反对意见的,直接开革,三代不得科考!
諫议大夫,御史中丞,监察天下的司马君实愤怒了。
我御史台的门下你们也敢动,真当我书编多了杀不了人?
全体御史给我加班,查清楚背后情由,满朝上下,从太皇太后到守门吏,给我往死里弹劾!
尤其是搞变法的,从王安石开始,一个都別落下。
凡是弹劾成功的,考绩上上,转进三等,磨堪减半,以后升职外放,先挑先选!
御史台本就是朝廷火气最重的部门,这下子一个个激动得叫,提笔作刀,誓要把朝廷杀个血流成河。
吕惠卿阴势的看著窗外,心头髮寒,惊惧不已。
连一个呼吸的时间都不用,他就能猜出来这事情是谁干的。小相公真狠啊,原来自己没事,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对自己动手。既然你先开了头,那也別怪我不义,毕竟只有你们倒了,我才能活!
想到此处,他发下命令,度支司全面审核近三年的各地开支帐目重点只有一个,挑那些江南西路籍贯的,给我往死里查!
虽然你王圣人圣眷如初,自己不染尘埃,可跟隨你的那些同乡,他们就不一定了。
枢密院里,今日坐班的是韩琦,他在接待富弼,商討西北裁军的具体方案。
听闻李长安遇刺,俩人对坐,久久不言。
这王安石也太不像话了,反对你你就搞肉体毁灭,那我们这些老臣,是不是也该死?
政治斗爭讲究斗而不破,大家都有个体面,输了大不了出知地方。
你这可倒好,直接动刀子,士大夫的规矩还要不要了。
不行,如果这阵风剎不住,以后朝廷就会血雨腥风,谁也得不了好。
俩人一商量,得动手了,王安石这把刀,不但伤人,也能伤己。等著他搞到钱,朝廷都被玩坏了,那好不容易糊平的江山,岂不是又要回到五代十国的局面。
二人各自回府,一封封书信发出,跟背后的支持者一同探討接下来的策略。
司马康听闻“兄弟”受伤,经父亲点拨,立马加大了力度,这回不再是几百人的静坐规模,直接来了个加倍,召集到了三千人。
也不再静坐,而是各处堵门,到朝廷大员的家门口喊话,让他们惩治凶徒,还大宋汴京一个朗朗乾坤。
別人动,表面上还是风平浪静,司马康这一番折腾,却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李长安的力量。
“国人暴动”?
这个只存在於史册上的词汇,终於从书本走到了现实。
要是民情不能得到疏导,老百姓被煽动起来,禁军又不对自己的家属动刀,那接下来的局势还真不好说。
皇帝都能驱逐,何况官员!
工会组织的示威游行嚇坏了赵,赶紧封闭宫门,调三千禁军上墙!
闹吧,越厉害越好,让你们都不把我当回事儿,终於有人可以治治你们了,只要別衝击皇宫就行。
太皇太后本来还想派兵镇压,却被小皇帝给死死拦住,
“奶奶,闹不可怕,不闹才可怕啊。民意如此,刀剑指著別人,这把火才不会烧到咱们头上。
1
老太太眼神怪异的看了一眼孙子,心里一惊,孩子长大了。
行吧,反正曹家没事,官家没事就行,没了这个王安石,还能找到下一个李安石,总会有人来变法的。
只是,他王安石真的能挺过这一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