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工会改制(求月票)(1/2)
第87章 工会改制(求月票)
秋闈在即,汴京多了许多祝福的气息。
往年接待上京赶考举人的春华楼,今年改成了行会办公点,相对比周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尤其是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出出进进的都是衣著寒酸的穷人。
让外地人看了,忍不住心生好奇。
在他们知道了这里有全汴京最大的穷人行会之后,那就更加惊讶了。天子之所就是不一般,连穷人也是有人管的。
深入了解之后,对自己成绩没什么信心的人,很快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
御史中丞唯一的儿子挑头干的事儿,那肯定是朝廷要办的好事儿啊。
观风使,这官职虽小,可也是正经官儿。
咱回到家乡也办一个,到时候或是掛在州府县衙,或者直接作为京城总会的分支,岂不是也算成了朝廷的一份子?
是故,这些天,老有一些读书人借著入会的名义,来这里打听怎么组织分会。
李长安不太敢招摇,此地九成九受皇城司的监视。他在离著半条街远的地方下车,然后找了间还算热闹的酒楼,要了间不算便宜的包厢,派人去约见司马康和財经会的常驻董事。
喝了半壶茶,吃了两块店家一年一度的“状元糕”。
包厢外小二打了暗號,客人到了。
先来的是財经会的秘书长,汴京牙行的东城总会长,厨娘学校的官方合作机构负责人,李传久。
老哥常年跑外,晒得有些黑,人又粗壮,往门口一,跟个石墩子一样。
进门先打过招呼,换了新茶,点了酒菜。
“总裁,昨日见你忙碌,未曾上前多添叨扰。可咱们牙行没掉份儿,一共买了两万贯的国债”
李传久表功示好,现在厨娘学校是只下金蛋的母鸡,他可不想合作关係出什么波动。
聊了些昨日的辉煌盛景,回顾了一路走来大家的精诚合作,双方终於进入了“掏心掏肺”、
实话实说”的氛围。
“总裁,你找我是要说七里台新校的事儿吧。上次你说要开设专科,培养商业人才,打破父子相继,师徒传授这种旧形式。如今已经说通了几位掌柜、帐房、东家,到时候亲身授课,给其他行当做个好表率。”
李长安点点头,还是干买卖的人更积极主动,自己一句话,人家已经准备好执行方案了。
既然上道,那咱们就有钱一起赚。
压低了声音,递了个眼色,李传久主动靠近了过来。
“富相公和文相公已定了方略,此次禁军裁退,可堪復员就业者,全权交由学校来教授技艺。
前后七八年,少说五万人次,多则十数万,数十万。短训三月,收钱五贯;长训半年,收钱十贯。
“近期我忙於朝廷国债之事,少去总部,你把消息传开,挑些忠诚可靠的,我带契你们发財。
李传久刚要惊呼,赶紧捂住自己的嘴。
这什么买卖,老天爷撒钱了么,三个月收十五万贯钱,甚至还能更多,財神爷坐我们家炕头了。
忽然他意识到,什么財神爷,眼前的李总裁不就是么。
放低了声音,双手合十拜拜,“总裁,俺老李一定最忠!”
两人吃过酒菜,司马康还没来,李长安只好问他了不了解情形,毕竟都在一个楼里办公。
“司马公子?嗨..:,最近可是遇见难事了。
“之前咱们僕役和僱主打官司,苏子瞻觉著太频,也没甚大事,叫了几个文书捕快过来,在劳工会建了个调解所。以后凡是此类官司,先由工会调解三次,三次不成才充到开封府上告。现如今司马公子成了不在官籍的签判,从早到晚一天要听几十场官司。
“这还罢了,最近秋汛將起,开封徵调民夫修河。之前王相公不是弄了个什么免役钱么,工会穷人多,有些想出工的,也有要出钱的,可朝廷政令毕竟没下来,这些天都在问工会如何办呢。”
免役法?
虽然老王青苗法坑了不少人,市易法直接摧毁了北宋所建立的大商业循环,將兵法搞得兵不识將將不识兵。
但免役法確实是个良法,可怎么还没落实呢?
苏軾又不是傻的,总不会连一份政令是好是坏都辨別不出来吧。
吃过了饭,把李传久送走,並让他催促一番司马康。
一直等到饭点都过了,也没见他的踪影,
想了想,乾脆冒险进楼吧,总不会太皇太后真拿这个说事儿,把自己这个国债功臣到边疆去付了餐食钱,出去正街,找了间卖旧衣服的典当铺,弄了件破旧的汗衫披著。
到了春华楼还得在太阳地儿里排队,要打官司的拿红签儿、生活无著要求助的拿黑签儿、其他事项的拿白签儿。
红签的队伍最长,黑签儿的动得最快,李长安拿了张黑的。
两刻钟之后,他感觉头顶已经能听见吱吱作响,脑浆子有开锅的趋势,瞅人都要重影了。
终於轮到了他进门。
屋里也並不凉快,上百人闷在一个占地不到五百平的大厅里,空气根本流通不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