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汴京劳工社(2/2)
“免役法迟迟不动,马上就到秋役了,如今人心惶惶,都怕又像青苗法一样,到时候官吏横加盘剥。多少贫困之家,本就难以支应,要是被勒索一回,今年怕是要出乱子。咱们做起这个劳工总会,总要做些事情。
十九岁的大男孩,鬍子都没长齐,如今却一副悲天悯人,满脸悽苦。
李长安不但没有愧疚,反倒很欣慰。
还是年轻人好啊,赤子之心仍在,要是搁在吕惠卿或者王安石头上,他们的眼里,只有国家的运转和皇室的评价吧。
“误!”他装作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
“难啊,如今一切草创,架构未全,在朝廷眼里,咱们不过是一帮討饭的穷鬼。当年西征,存在了数百年的漕行,不也因为范文正公的一纸军令,如今荡然无存。想要官吏不朝咱们下刀子,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真的能担起观风使、御史之责,上通官家、下通百姓,让朝廷不得不重视你。”
司马康垂下了高傲的头,凭什么,凭自己的父亲是司马光么?
老头子古板的要死,才不会给自己走后门,
一个正牌御史的上书都不一定过得了御史台,他又能如何,怕不是还要被父亲训一顿不懂事。
“你怕了么?”
李长安诱惑著他,想让一个年轻人上套,最好的办法就是挑战他的自尊和勇气,而这两者往往一体。
“我会怕?”
果然,少年是经不起激的。
“有办法儘管说来,別又晃点我!”
藏藏掖掖的,明知道我经验不足,却还让我一个人瞎干,怪不得王元泽说你不是好人。
见司马康上当,李长安开始托出他准备好的计划。
“你得把汴京的劳工团结起来,拧成一股能拖拽大船的缆绳。咱们工会的主张为何啊?不能光停於纸面,要喊出去,落在实处。有了主张,口號呢,办法呢?”
工会的主张,不是你定的,要给僕役爭取公义么?
不对,那是成立之初,成员只有三四千,主体还是牙行们手底下的各种厨娘、长工、伙计。
现在工会已经囊括了汴京的所有职业,连青楼妓女、教书先生、算卦道士都有了。
“想好了这些,你要像我今天一样,调整组织架构,意思就是要为工会建立一个骨架或者纲目。上传下达,如臂使指,让数万人同心同德,以你马首是瞻。”
那倒好办了,有样学样我司马康还是会的,不行还可以参问家长,亲爹还是干过地方官一把手的。
“记住,吸纳成员要有规矩,有考核。穷人易变,非是忠义之辈,不得进入核心。我这有一套会员管理之法,等明日整理好了送你。待到手之后,你以现有成员为基础,去腐存精,挑选骨干,
先成立一个会中会,比如就叫劳工社.....
?
支部、分会、行业分会、总会,干事、文书、会长、董事,將来还要建立“中央、地方、基层”的三级组织。
劳工社再內部建立各项组织,管宣传的、搞纪律的、做组织发展的....
经过李长安一番点拨,司马康如同黑夜里见了灯塔,心中渐渐有了方向。
嗯,如此操作,这才像一个万人行会。
四万青壮,一个声音,一个领袖,一个目標。
汴京一共六十万青壮,每十五个人里,就有一个听自己的指挥一支纪律严明,组织严密,行动迅速,意志坚强的....
司马康越想越激动,仿佛自己化身成为一个统帅,手下將军、神將、精锐,匯成千军万马,自已站在城头挥舞著手臂。
“真能如此?”
“我有钱,你爹有权,会里有人,现在就差一个愿意拯救穷苦人於水火的英雄。”
“我,司马公休,当仁不让!”
哈哈哈哈,二人酒到杯乾,开怀大笑。
苏軾回到家,接到快马驛邮送来的家信,苏辙一个月前出发,带著十几个眉山赶考的同乡,已经走到商丘了。
路遇大雨,有人生了风寒,正在驻留医治。
苏辙问他之前的十几个学生备考如何了,今年有几个能进入三甲,《九思》是否已经传开,太学的官好当么?
之前还盼著弟弟赶紧到,现在他却有些惊慌。
当初回京,自己壮志豪情,说要做大宋的第一哲圣。
现在么,学生让自己带跑偏,成了开封府衙门的白役;《九思》还在行李箱中放著,仅有几个人阅读过简行本;太学学正这回事儿,现在自己好像是跑的最远的,给老师当了替手,成了权知的权知开封府事。
怎么办,曾经吹过的牛逼一个也没实现。
眼下还被李长安忽悠了这么一大坨事情,件件都这么离谱,弟弟来了还不笑话死自己。
哎呀,一遇长安误终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