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选之爭(月底了,才不到四百票)(1/2)
第90章 人选之爭(月底了,才不到四百票)
熙寧二年七月二十六,小朝会,
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一早得了通知,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说是要銓选新的变法人选。
宰相公推,京中三品以上大员,咸可与闻。
吕惠卿暗嘆晦气,要是等上个三五年,这位置毫无爭议,自己坐最合適。可惜啊,还是太年轻了。
庆历老臣压阵,一帮要进棺材的老登把持朝堂,他这样的天选之才却不得不困於下流。
已时中,万年殿钟声响起,眾臣僚排好队伍,进殿议政。
文的这边富弼领衔,后面是司马光、陈昇之、韩絳等三司五部的大臣、各寺正卿。
对面文彦博带头,欧阳修紧隨其后,接著是兵部、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还有曹价等在职勛臣。
皇帝开朝会要净鞭,太皇太后敲馨。
音落定,眾臣有椅子的坐椅子,有便墩儿的坐便墩儿。
中官跟店小二一样,托著漆盘,给大家端上来茶水和瓜果。
眾臣无需大礼,只要对著空中遥遥拱手,这就算是谢过了。毕竟,仁宗在朝,大家也是这么吃喝的。
丹之下,皇帝赵坐在东侧,曹氏坐在西侧,祖孙二人一个惶恐,一个阴势。
文彦博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没有挑头说话的意思。
按理来说,殿前集议虽然是官家召集,主持的却都是首相和副相。
今天俩人都是临时接到通知,谁也不知情形,於是今天就出现了一副诡异的局面,诸臣真的在认真吃东西。
大殿之中,只听见咔咔,吸溜吸溜的,
曹氏咳了一声,眾人稍稍抬头。
伺候万年殿的大太监站到中央,捧著一封王安石的辞表念了起来。
念完,躬身退下。
曹氏用锤一指:“两府相公皆在,议一议吧。变法刚开了个头,諫台一日三劾,又有外朝邸报攻计宰相,王介甫两次吐血,心灰意冷。可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咱们今日公推,你们也说说想法。”
曹氏话音未落,大家齐齐的把目光转向陈昇之。
这还用选么,本就是王安石的后备,连官职都一模一样,本身还管著三司,直接上就是了。
不料陈昇之却抬起袖子,捂住口鼻,装作喝呛了,咳了半天。
眾人开始疑惑了,不选陈昇之,难道是吕惠卿?
三十七岁入政事堂为相,这成何体统,大宋朝又不是没人了,他一个从外朝归来的小官儿,不够格啊。
吕惠卿看见大家质疑的眼神,“虚心”的低下头,气的涨红了脸。
富弼不管那个,仁宗活著的时候,他都不给皇帝面子。现在英宗和赵都是他扶立的,曹氏小丫头也不懂政务,这大宋朝我不先开口,別人也没胆子敢出声。
刚要起身稟奏,对面却出了个声音,一向装透明人的曹偷站了出来。
“太皇太后,臣有所建议。”
哗:
太皇太后的亲弟弟,这姐俩要唱双簧?还是新帝登基之后朝会上的第一次呢。
大家左右眼神交流,屏气凝神,等著听曹偷要说什么东西。
“国事鯛,財赋不足国用,朝廷运转艰难,是以有变法之事。王介甫不避议论,终遭攻许所伤,如今新法初见成效,不可一日无主事之人。臣闻韩子华学识渊博,久歷州府,又歷任开封府与三司,才能足以任事。世故,臣举荐韩絳韩子华领袖诸臣,推行变法。”
富弼登时心里一凉,忘了这个傢伙了。
此前韩絳屡次要求宣抚河东跟秦凤路,奔著军功而去,没想到居然杀了个回马枪。
曹偷这个傢伙,小兔崽子还想推荐他,人家的姐姐可是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能跟保守派一条心么。
侧目看了一眼自己的队伍,老的老,少的少,要么资歷不足,要么手段不行。
向对面看了一眼,文彦博也是一脸然,显然他也没有准备。
怎么办,总不能自己这个三朝老臣上阵,那还不把宫里的娘几个都嚇破了胆。
眼睛一眯,他又看向了司马光。
就你了,仁宗旧臣,资歷老、名声大、岁数小,比对面那个隨时要入土的欧阳修康健。
曹价是同平章事加侍中,本身还掛著郡王。
能与之抗衡的,文臣这里也就只有自己了。於是,富弼咳了一声,缓缓起身。
“臣举荐一人,司马君实一向恭俭正直、虑事深远、清廉之名远播海內。新法推行,所意者多在赋税,所用者多为下吏,司马君实久歷諫台,辨认识人之能,正当其用。是以,臣举荐司马君实参与新法施行。”
哗..
这回群臣真是议论了起来,曹氏敲也没用。
司马光什么人,殿前集议把王安石的哑口无言的保守派,首相推举他参与变法,这不是砸场子么。
难道,这是“君相失和”?
不对啊,皇帝就是富弼、韩琦、司马光他们立的,官家才观政一年多点,还没到翻脸的时候吧。
於是,眾人將目光投向了太皇太后曹氏。
赵项有些神色不安,求助一般看向两府的头头,眼神里都是惶恐。
文彦博和富弼都有些纳闷,不是你先出招的么,怎么这副表情,谁还能强迫你不成?
他俩也把目光对准了曹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