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宋第一財团(1/2)
第94章 大宋第一財团
风狂雨暴,电闪雷鸣。
无边无际的乌云遮蔽了整个天空,把白天变成了黑夜。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生死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天地为证,山海为盟,有为此誓,天地诛之!”
二十四家,从此视为一体,守望相助,共图伟业。
除非太行崩倒,黄河水清,此誓不废!
眾人血为盟,以李长安所代表的洛党为首,组成进退攻守同盟,用自己的方式,阻止新党变法。
按照李长安跟他们说的,这天下,表面是有德者居之,实际上拼的永远是谁刀子硬。
现在家丁(禁军)和管傢伙计(文官),想要对主家动手,取而代之。
眼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家丁爭取到自己这一边来。
皇室虚弱、朝纲不振、旧党懦弱、北人势微,现在大宋缺钱又成了命门,史无前例的机会已经出现。
“赎买禁军,以十年之期,在城东,咱们为他们再建一座汴京!”
宏伟蓝图之下,是对几十万裁退禁军的收买,是对本地厢军生存方式的改变,是对土建和民生行业的繁荣。
一旦项目开始爆发,由金钱跟希望所凝结的果实,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什么经学世家:將军门第,在解放者和救世主面前,都將成为阻碍歷史前进的绊脚石。
“口舌之辩,刀盾之能,不过以强权为真理。我將率尔等,以金钱开路,开创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万胜!”
“万胜!”
暴雨如注,很快就在地面匯成河流,汴京要淹水了。
苏軾內心焦躁如焚,一边是黄河,一边是內涝。自己这个开封府,把所有人都发动起来才两千多人。
没有里长、甲长的支持,仅靠他们这些拿俸禄的,什么也干不了。
就在他狂躁得无以復加之时,李长安带著他的金楼团队到了。
“三十万贯,换新城建设的二十年开发权。有了钱,你可以立马发动两万人上街挖渠通壕,也可以绕过免役法,现在就拉厢军和役夫上大堤。开封府一千八百名衙役,只要开了钱,他们会死心塌地的跟著你。
“长脸,我是你的朋友,我愿用所有的身家来支撑你的梦想!”
苏軾端起一杯去火的药茶,一饮而尽。
幸亏有长安啊,没有这样肝胆相照的朋友,水灾过后,自己即便不自缚上殿请罪,也要黯然去职。
三十万贯,城外自己连一块砖头都没有,长安这是纯粹的用自己的信誉来支持朋友。
这兄弟,太无私了!
此事过后,我一定为他专门写一首词,让他跟我一样名垂千古。
李长安拿出来厚厚一沓的文书,苏軾召来开封府所有属吏。
签!
签了就有钱拿,签了就能组织民眾排涝,签了就能保黄河大堤,签了就能发工资。
至於,文书合同写了什么,这並不重要。
城外本来就不是开封府的核心辖地,之所以要开发,也是听了李长安的建议,准备搞一个自营项目变现。
既然钱都到手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干活呢!
自此,在熙寧二年开封雨灾的第一天,苏軾跟他的同仁,签下了改变歷史的一单买卖。
大宋汴京新城建设招商局,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合同刚刚签订,墨跡未乾,由金楼所率领的二十家解库立即向开封府支付钱钞。
对,不是银子,不是通宝,就是盖著金楼大印的交子。
以国债为抵押,金楼跟二十家解库联合发行的二级债券,面额从一贯到一百贯不等的交子。
开封府都火上房了,哪还管得了这个。
汴京信誉第一是大相国寺,第二就是金楼,人家两千万贯的国债都买了,还差自己这三十万么。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李长安做成了两笔大生意。
富柔绞尽脑汁,也只看见了一笔。
金钱到位,代掌开封府事苏子瞻,立马重新焕发活力,又变成了那个指挥若定,才思敏捷的第一天才。
自己手下的一百多精英带队,把所有属吏和衙役分组,將汴京划分片区,责任承包。
做的好的,考绩为优,加官进爵;业绩平平,工资发一半;浑水摸鱼,尸位素餐的末位淘汰,
欠薪扣除。
向城中大户和粮商求助,赊借粮食和有经验的人手,立刻组织厢军和役夫上堤,保卫黄河。
大雨如注,像瓢泼一样,就在朝廷人心惶惶,觉得灾难就在眼前,必將尸横遍野,载入史册之时。
汴京城动了,確切的说是开封府动了。
一队队人马出现在街头,冒著豪雨,通渠排水,组织救援。
房子塌了的,接进庙宇和学校;病了的,派发免费的药品;家里没柴无法生火做饭的,里长组织了大伙房。
整个夜里,汴京城除了雨声,还有街面上不停喊著號令,四处救灾的开封府官吏和衙役。
雨下了整整一夜,连御街之上,都积水过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