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给你们再造一个圣人(2/2)
一场大水,让府上眾人忙了个昏天黑地,
为了抢救家里的近万册书籍,连带著周边邻居,都跟著忙了两天两夜。
“矣,还是得赶快回洛阳,既然官职已卸,早走早利索!”
指挥家人將书籍打包装车,一旦道路通畅,立即启程。
忽然,门子领著开封府衙役进来,传上一封欧阳修的手书。看罢之后,他也是疑惑不解,眉毛拧成了麻。
从下雨的第一天儿子就没回来,这小子究竟干了什么?
想吩咐下人將司马康召回,一寻思,还是自己去亲眼看一看吧。
道路泥泞,不良於行。
府上的马匹这两日受惊雷所嚇,还没有恢復过来,不好骑乘。
於是,他也穿起汴京人一种奇葩的鞋子“泥蹺”。三尺长,离地一尺半有一处放脚的地方,用绳带绑好,就可以踩著泥走路了。
幸好出城不远就是,一片大帐之中,高高飘著一面旗帜。
没有写姓名,却画了五只拳头。
离得近了,各帐篷原来各有用处,有的专管熬粥放饭、有的赊借粮食、有的免费看医问诊、有的在介绍活计。
闹闹哄哄,却並不混乱。
儿子与商家纵横闔,几番来往,就定下了灾后重建的借款利息。
灾民们感恩戴德,连连给司马康作揖。
“几日不见,我儿居然做下好大事业!”他不动声色,带著僕人走进人群,开始自己打听起来。
“小哥,...·
他在这头调研访谈,李长安却已经又发动了一波宣传造势。
除了邸报和口碑,汴京还有一个刷声望的渠道,那就是酒肆茶楼和七十二樊楼的娱乐业。
刘三强这几日閒的快长苔蘚了,蔡京有女知己刘诗诗可以红袖添香,他可就只有小廝,还是个糙汉。
李长安把主意一说,三强大官人一拍胸脯,“此事易也!”
立即召开分部会议,组织人马,火速施行。
要让汴京的每一个姑娘都传颂司马公子的佳话,从早到晚,从荤到素。
蔡京听说要宣传自己人,当即赋诗一首,由诗诗姑娘谱曲,教人传唱。
渐渐地,整个汴京从市井到官府,从东城到西城,从断奶的娃娃到喝粥的耄,所有人匯成一个声音。
司马康,大贤!
等苏軾回城,向政事堂匯报官家赵的近况,司马康的名声,已经影响到了宫里。
城外百姓自发的给司马康树碑立传,眾多商家和乡老联合上表,请求为司马康旌表。
欧阳修跟司马光相交莫逆,不敢擅专,怕自己批了反而影响侄儿的声誉。於是,直接將奏章递给了富弼。
旌表这事儿归礼部管,也就是眼下要经过王安石的审核。
欧阳修聪明的跟水晶猴子一样,直接绕过礼部,交给了政事堂首相。
旧党自己家孩子,你看著办吧。
富弼还能说什么,雨灾之中,旧党表现一塌糊涂。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亮点,那还不赶紧抓住。
政事堂命令直接下给礼部,赶快派人出去查访查证,如若属实,赶紧上报官家,超格旌表。
朝廷事儿办的不体面,不能给挣了体面的人委屈,一定要风光大办。
礼部也不含糊,人马四出,分赴城中各地採风,赶紧收集资料。
这就是给司马相公面子啊,人家只是辞了御史中丞,可不是真的归隱。机会难得,好好溜须,
日后司马公復职,就多了一份情谊。
朝廷这边还在谨慎考虑,李长安又有了后手。
一队又一队的舞狮队伍开始进城,一路敲敲打打,宣扬司马康的事跡。
然后中间在司马光的府邸绕行三圈,献上旌表和锦旗,唱诵“贤人词”三遍,最终原路返回。
汴京的大部分茶楼酒肆开始上演“夸功赞名”,有自发的也有拿了五百文好处费的,反正到处都是司马康救人的故事。
父亲砸缸,儿子抗洪,一家子活菩萨。
连带著司马光的名声也日渐好了起来,在人们嘴里成了严格执法,铁面无私的青天相公。
李长安离开了富家,决定日后常住金楼借著水灾重建开启新城建设项目,他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跟外界的信息畅通,
上辈子学过“深水沟城市建造发展史”,算是他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唯一参照。心里头有点兴奋,也有点紧张。
用金楼拴住顶层,用城建拴住底层,用拳头对准中间层。
有效的策略,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看著又一队宣传造势的舞狮队从楼下经过,李长安忍不住念叨:“去吧,皮卡丘,开启你的闪电之路吧!”
王雾一拳砸在书桌上,把砚台里的墨汁崩起老高。
“李长安,你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