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宋第一標会(2/2)
“技术標由技术一处负责,炼铁、炼钢、挖煤、起重机械,这些一律先招標技术,再招產品。服务標则是要验看资质,检查服务水平,然后分段承包;所需物料人工,由十三处负责,.”
招標项目说明书,一本五十贯,想要的提前预定,五日后前来领取。
钱没挣到一分呢,还得先搭上点。
人们听了消息很是亢奋,朝廷没钱,导致这几年市面有些萧条,大家都感觉日子不好过。
现在好了,李財神这一个活儿顶十万个,未来十年不愁没买卖做。
订唄,多订点,余的还可以转卖给外面州府的商人赚钱。
啥活没干,开个说明会,招商局进帐十万贯钱,这帮人拿標书说明文件当商业教材买了。
人手不足,现在还没法製作招標文件。
从开封到洛阳快马两日行程,这帮古人出远门还得折腾,估计见到人至少是七八天后了。
开完说明会,去打听了一下苏軾改革的事儿,抓了几百人了,还没开审,据说已经有人开始主动退赃。
王安石藉机推出了市马法、养马法等一堆法令,正在被热烈討论当中。
司马光月底启程,送来了帖子,要举行一个送行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八月二十五,洛阳人终於姍姍而至。
一共三十八个人,全是青年,有的是读书的举人,有的是考中进士却不当官的隱士,还有给人做幕僚的策士。
人一到齐,简单吃过一顿接风宴,李老板立即开工。
十六个办事处都是空架子,这回有了人,终於可以开动了。
先培训,再练习,然后边学边干。
钱韦明过来瞅过一眼,大摇其头,说李长安不当人子,怎么能把读书人当牛马用呢,太不士大夫了。
这叫什么牛马,李老板还有996和007没上呢。
到了九月初六,是个开张的好日子,富弼亲自用易经算的。
大宋新京营建总工程,第一期三年计划,熙寧二年第一次招標大会正式召开。
西至长安、东到济南、北到邯郸、南到扬州,还有赐乐业人和大食人也参合了进来,万家参標。
市面上一份招標说明书已经炒到了两百贯一份。
十六个办事处,分布在金楼所在的金融一条街各处,导致开会当天,汴京从南熏门一直堵到东埠码头。
无奈之下,大会只能现改章程,除了主会场,再开东、南两个分会场。
今天只公布具体的招標採购项目,招募工程总承包商。
即便这样,还是堵的水泄不通,由於前期宣传解释不到位,中小商家认定李財神不是吃独食的人,也开始向汴河东码头匯集。
苏軾只能停了案子,把一千八百號衙役都派出来给兄弟维持会场秩序。
政事堂的诸位大佬都嚇坏了,连富弼都没料到,一场標会能有如此浩大的规模。
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每年的元宵灯会了。
皇帝赵项听说交通不太通畅,表示捧日军可以支援,骑驴的骑兵也是骑兵,组织人排队还是没问题的。
曹偷现在也被加封了太师,只可惜有官无职,现在担当“天一阁看守”。
苏辙还有点正事儿干,他却成了面试的垫师,每天就面见各种“人杰”,领人填表,听人吹嘘自己的才华。
他也想去参標,想去挣钱,可惜姐姐去了后宫,现在见不著面了。
另一个比较积极的朝廷大员是吕惠卿,度支使的位置坐稳了,必须给小財神投桃报李。
別的没有,帮著宣传造势推荐供应商,正是度支司的专业。
別人家盖个园子,修个別墅,招標顶多也就三天。
李长安果然不同凡响,他这个商號取名招商局,竟然要一年无休,十六个办事处天天招商。
直到这个消息传开,汴京外的交通状况才得以缓解。
隨著商人把消息传播开,巴蜀、荆襄、江西的商人也开始动身,奔著有宋以来第一大生意而来。
李长安不是要修城墙,而是要完完整整的建设一座新都市。
这里有市坊、学校、医馆药铺、有戏楼、酒店、钱铺,这里是一座让人消费,同时又產出商品的新城市。
即便不参加竞標,也有无数的商业机会。
进京,忽然间成了大宋商人的潮流。大河南北,长江两岸,每一个城市都有大商人都在赶路进京。
这一度导致整个国境內的飞钱业务大规模增长,多少地主员外都把埋藏的银子铜钱挖出来,换成方便携带的纸幣。
不用担心兑换问题,有大相国寺和金楼,加入结算体系,全国通兑。
搞建设不能没有运输,运输需要畜力和大车,这个標由第四处物流科负责。
然后,他们见到了一个绝不可能的投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