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

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1/2)

目录
好书推荐: 抗战:无敌编制系统 无限进化:游戏高手?我们有救了 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 重生78被换亲,高冷知青日日拉窗帘 我唱首红歌,你们怎么还红温了? 武技自动修炼,我速通高武 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 遗孤归来:斩尽一切敌 七月半,鬼娶亲 黄金家族,我带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

1942年六月初,太平洋中部的海面上,一场决定战争走向的海战悄然爆发。

中途岛海战,以美军的绝地反击拉开了序幕。

谁也没能想到,这场海战会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改写历史:

日军在短短五分钟内,三艘主力航母“赤城”“加贺”“苍龙”相继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舰体爆炸的火光染红了海面,也彻底击碎了日本妄图掌控太平洋的野心。

自此,日军失去了最后的战略主动权,从主动进攻的一方,被迫转入被动防御。

战败的消息传回日本本土后,军部却选择了极致的信息封锁。

他们不仅严令所有知情者封口,还在国内媒体上大肆宣扬“巨大胜利”:

宣称日军击沉了美军两艘航母,自身仅损失“赤城”号一艘,“加贺”号不过是“重伤”,很快就能修复归队。

东京街头甚至举行了盛大的“祝捷”游行。

学生们举着太阳旗高呼口号,市民们挥舞着彩带,报纸上满是“皇军威武”的头条,仿佛那场惨败从未发生。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日军越是粉饰太平,越难掩盖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

而国内的指挥层,却通过多条秘密情报渠道,相对准确地掌握了中途岛海战的真相。

延安的情报部门整合了来自美军盟友、地下党以及海外侨胞的信息,最终确认:

日军损失惨重,太平洋战场的天平已开始向盟军倾斜。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般传遍国内,无论是前线将士还是后方民众,都为之振奋。

全面抗战打了五年,终于看到了鬼子走向衰败的清晰迹象,全国上下抗战到底的决心愈发坚定。

国内指挥层在分析局势后,普遍认为这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美军的胜利意味着,日本将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兵力和战略资源从国内战场抽离。

转而投入到广阔的太平洋战场,以抵御美军的反攻。

如此一来,国内战场面临的压力将极大减轻,长期以来的被动防御局面有望得到扭转。

大队长在日记中写道,此战“减少敌寇对我之压迫与威胁”,并视之为“抗战前途一大利器的曙光”。

他还立即利用这一胜利,加强向美国呼吁和争取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理由是日本已被削弱,如果此时加大援华力度,国内战场可以更好地牵制日军,配合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

在军事层面,尽管日军在大陆的总体兵力没有立即大幅减少,但战略主动性已明显受限,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更是大打折扣。

国内军队指挥层不再局限于被动防御,开始更有信心地规划未来的作战部署。

甚至伺机在局部地区发起有限反击。

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敏锐地察觉到变化:日军的“扫荡”频率明显降低,强度也远不如从前。

显然,太平洋战场的资源分流,让日军无力再维持对根据地的高压态势。

我军趁机巩固现有根据地,还向敌后纵深拓展,将抗日的火种播撒到更多地区。

陈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往总部开会。

各级指挥员共同分析了中途岛海战对国内战场的影响,规划了接下来的抗战策略。

最终达成的共识是:

短期内日军虽不会大规模调走,但战略收缩已成定局,国内战场将进入相对平静的相持阶段。

而这种平静,对日军而言实则是“慢性死亡”。

相持状态最能消磨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无战事的时间一长,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会肉眼可见地下降。

更重要的是,日本为了加强太平洋防御,必然会持续从国内战场抽调老兵,国内补充的新兵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兵力只会愈发捉襟见肘。

日军“以战养战”的妄想,早已在我党领导的根据地面前彻底破产。

根据地实行“自力更生、军民一体”的政策,不仅能保障基本的粮食与物资供应,还能动员民众支援抗战,让日军无法通过掠夺获取资源。

如此一来,日军只会在持久战中被一步步拖垮,陷入“抽兵-缺兵-更需抽兵”的恶性循环。

独立支队根据地内,陈铭从总部回来后,继续依照计划整训部队。

他心里清楚,部队还没完全消化之前的战果。

新整编的部队需要系统训练来提升协同能力,特种支队的各兵种需要时间磨合,经历过战斗的老兵也需要休整恢复。

而且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尚未明显减少,暂时还不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但“不打大战”不代表“没有动作”。

在一次干部会议上,陈铭做出来指示:

“战斗最能熔炼出钢铁般的战士,想要练出强军,就要让部队在战斗中成长。

光靠训练场的训练不够,必须让战士们在真刀真枪的对抗中积累经验。”

基于这个思路,他做出指示:

让新整编的新兵先接受基础训练后,随后参与到小规模战斗中,检验训练成果,锤炼实战能力。

这个指示一出,独立支队根据地周边的日军据点和炮楼,瞬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日伪军们发现,每天清晨,炮楼外的铁丝网总会被剪断几道。

白天外出巡逻的小队,时常会在半路遭遇冷枪,有去无回。

到了晚上,更是连睡觉都得睁着半只眼,生怕八路军摸黑偷袭。

渐渐地,据点炮楼视野之外的区域,彻底成了日军的“禁区”。

没人敢轻易踏入,哪怕是寻找水源或砍伐木材,都要凑齐一个班的兵力才敢出门。

日伪军们无时无刻不在提心吊胆:

远处的山坡拐角、路边的草丛、甚至是村口的老槐树后,都可能突然冒出八路军的身影,随之而来的便是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

到了夜里,风吹得树木摇曳,影子投在炮楼的墙壁上,都能吓得哨兵慌忙开枪示警。

偶尔有夜鸟飞过,翅膀扇动的声音,也会让炮楼里的日伪军们心惊胆寒。

一时间,整个区域的日伪军都陷入了“草木皆兵”的境地。

可即便如此谨慎,也挡不住独立支队的攻势。

对独立支队的主力部队来说,攻打这些孤立的据点炮楼,简直跟“吃饭喝水”一样轻松。

凭借灵活的战术和充足的火力,很快就能拿下一座炮楼。

就连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也敢主动谋划日军的炮楼了。

当然,民兵们清楚自己的实力:

他们没有重武器,仅凭步枪和手榴弹,根本攻不下有机枪驻守的砖结构炮楼。

但他们有更聪明的办法——不打炮楼,专打补给。

日军的炮楼是砖石水泥建,可给炮楼送补给的运输队可不是。

民兵们分成多个小队,在运输队必经的山路、河道旁设伏,要么抢夺粮食和弹药,要么干脆破坏运输车辆和船只,硬生生断掉了炮楼内日伪军的补给线。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炮楼里的日伪军断了粮,别说端起机枪打仗,就连站都站不稳。

日军也曾尝试派兵驱赶袭扰的民兵,但民兵们有一项“绝技”——摇人。

一旦遇到日军大部队,民兵们打不过就跑,同时立刻向附近的独立支队主力求援。

主力部队接到消息后,会迅速赶来支援,往往能将增援的日伪军一网打尽。

日军陷入了两难:

要是为了一座小炮楼出动一个大队甚至联队的兵力,不仅得不偿失,还会暴露其他防线的空虚。

可要是不增援,炮楼里的日伪军要么饿死,要么只能投降。

久而久之,日军再也扛不住了。

一部分日伪军为了活命,开始用武器弹药向民兵换粮食。

一部分试图拼死突围,最终倒在了战士们的枪口下。

还有一部分干脆放弃炮楼突围,狼狈地退回到城市里,再也不敢轻易驻守偏远据点。

相比之下,伪军的选择要“现实”得多。

他们本就不是为了“效忠天蝗”而来,大多是为了混口饭吃才当的伪军。

如今饭都吃不饱,还要天天提心吊胆,哪还有心思跟着日军卖命?

一旦炮楼被围,只要八路军喊话劝降,相当一部分伪军会毫不犹豫地缴械。

对他们来说,投降八路军虽然也未必能顿顿吃饱,但起码不用吃“紫蛋”和“泡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史上最强驸马爷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帝国大闲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