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蜕变(2/2)
完全没了半年前的腼腆。
他一直拿着副总监的工资,却一天没在公司上过班,但又是几个兄弟里面性格成熟最快的一个。
这半年的学习,他已经明白了财务的含义,责任重大,也只能当老板一个人的贴心人。
陈学兵本来还在想这小子一回来就做副总监是不是有点不合适,要不要先锻炼一下,但张航回来报道时像变了个人,沉稳了不知多少,第一天上班就加班到凌晨三点,把公司核心证件和账户、分公司采购销售链条、银行流水、税种申报政策全部梳理了一遍,给他写了篇报告。
只是做了个总结,对一些重要的地方标了红线,没有瞎提建议。
任颖对这小子了很大功夫培养,一上来就找到了让陈学兵十分称心的工作方式。
他也改变了想法。
只是得到了一个合格的下属,却失去了一个和蔼好欺负,脸很好捏的小胖子,有点惋惜。
“今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宣布一下新的董事会制度,即公司章程的变动。”
陈学兵说完这句,任颖从门外走进,放了一个投票箱在桌上。
深圳那边没有投票箱,因为陈学兵事前谁也没通知。
“本集团公司以后执行十一人董事会,除我,总裁蔡志坚,三个子公司总经理总裁作为固定成员以外,其他六个名额,四名从子公司部门总监级别以上投票选举,也就是在座的诸位,选举名单是你们,投票人也是你们,另外两名是员工代表,必须是一线员工,各分公司自行组织投票,提名三人,集团公司也提名三人,最终由董事会固定成员商议决定。”
“董事会非固定成员,每年三月份选举一次,董事会成员身份不影响职级和工作职责,只负责公司发展的提议和表决,另发放职级薪水半年的成员补助,另优先考虑公司人才激励股权池的股份奖励。”
“董事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如有特殊情况,由董事长,总裁,或是五名以上董事会成员提议召开。”
“奇点科技公司现在员工超过三百名,另行组织分公司董事会,成员定到7人。”
“另外最近公司贷款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公司规模很快要迎来巨大的提升,我知道大家都在关注股权的问题,各子公司的财务情况马上要进行调整,调整完毕过后,哪些该拿股份,哪些该拿期权,都会有个结果,没拿到的也不要灰心,今年开始,每年年终还会有评定,现在公司还小,你们机会相对多一些,努力工作,我这双5.2的眼睛一定能看得到,至少,能看到在座的各位。”
众人皆笑。
陈学兵也笑着靠到了椅背上。
“那就开始吧,每人一张纸,无记名投票。”
……
董事会名单选出来了:
除陈学兵、蔡志坚、于春尹、卢伟冰四人,还有卢一文,萧海东、张洪斌,意外的是还有一个梁晖。
大概就因为董事长说了三个“好”,大家都觉得这是董事长的意思。
本来卢一文的名字陈学兵没提进董事会固定成员,就是不必提他这些兄弟的意思。
其实在集团和各分公司都留了一个兄弟,前期的意义是监控财务,集团财务正规化以后则是应对不测,如果他不在,或者有什么事情,有双眼睛,有个屁股能坐在相应的位置上盯着其他人,陈学兵并没有打算让他们掌多大的权。
卢一文进了,那也好,好歹是集团副总裁。
结果梁晖也进了董事会,陈学兵有点无语,想重新选一次,又觉得这样不太严肃,只能找个合适的由头再说。
董事会结束三天以后,基层员工代表成员也选出来了。
一个叫马永胜,手机出口业务的配货员。
一个叫陈培林,ic部的新技术员。
两个人选都是奇点科技的,都是董事长定的,大家也明白了今年工作的重心。
董事长在会上再怎么说重视工程公司都没用,最终还得看行动。
3月15号,陈学兵和于春尹在46楼办公室喝茶。
任颖坐在陈学兵的座位上,整理各个公司报上来的最新管理制度。
“你这不是几个月前搞过一套集团管理制度吗?怎么又要各搞一套?为了搞这个东西,劳务公司这两天忙死了,公司办公一套制度,工地一套制度,我看小梁他们还搞得还热火朝天的,有激情得很。”
于春尹喝了一口陈学兵泡好的普洱,问道。
陈学兵看着刚刚挂到墙头上的“随机应变”四个字,慢悠悠说道:
“公司阶段不同了,一开始大家都摸不到头脑,必须要有一套权威的管理制度去约束,现在人员结构复杂了,大家对自己的工作也开始熟悉,感觉到有的管理方式不适用自己的部门,有了意见,这时候让他们重新去讨论正合适,免得以后大家为了工作效率干脆就形成了视而不见的习惯,搞小辖区自治,既然让他们改了,就要好好遵守,规章和管理结构,不同时期的公司适用不同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一直改。”
于春尹听得咋舌。
“你这娃儿,恁是有天赋,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料,不过我是不参与这些行政管理,你晓得的,我管不来,帮你跑跑关系,盯一下招投标和工地还可以。”
陈学兵缓缓点了点头道:
“梁晖学得快,这些暂时让他去管,大项目来了我会亲自接手。”
于春尹呵呵一笑:“说得轻松,你这套规章一定,最近又天天去楼层巡视,我这个总经理也不好不按时来上班了,总要做个表率。”
陈学兵嘴角提起:“克服克服吧,公司要走上正轨了,抽空我给你找个常务副总,不耽误你享受生活。”
银行的审计组已经走了,钱很快就会批下来。
从建立公司以来,他总是在提前规划下一步的工作。
还没有钱的时候,他就在到处找人才。
刚有了一些人才,他开始提前找项目。
项目有了,钱也快有了,他开始忙活管理。
很多事情就这样被他提着上马,连有的管理层恐怕都是懵的,因为他根本没时间解释,但是一年半不到,他已经快拥有一家有钱、有项目、有人才的大公司了。
股安,已经走到了蜕变的关键节点。
桌上的手机忽然响起。
他拿起手机看了看,立马变换笑容接起。
“黄领导。”
“嗯。”那边的声音有点迟疑:“银监会的人回复我了,发放信托牌照.基本不用想了,在此之前已经两年没发了,而且下一步也可能不发了。”
“啊?”陈学兵有些错愕,心里瞬间有些空落落,一时没说话。
“这个牌照对你很重要?”黄领导接着问道。
陈学兵也不扯项目的事了,缓慢叹了口气。
“嗯。”
“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嗯?”
“新华信托,晓得吧?”
“咝新华保险我知道。”
不止是知道,蔡志坚和陆晓春最近还在和他们接洽募资的事情,想把京东方剩下的4个多亿募资差额交给他们,省去一笔券商和银行募资的通道费。
“不是一家,新华信托是新华信托,以前叫中国工商银行重庆信托投资有限公司,01年拿的信托牌照,后来改制为股份公司,又被一家叫深圳新产业投资公司的民营企业控股,这个新产业投资正因为一笔借款在打官司,股份都快被冻结了,想把新华信托公司的股权出手,60%股权,他们想要的出手价格是一亿两千万,你如果真的需要,可以买下来。”
“一亿两千万?.”陈学兵靠到沙发上,思考了好一阵,道:“我买。”
“你可要想好,这个股权对面还有一个公司在争,是内蒙古一家叫明天控股的公司,他们也有一部分股份,可能会扯皮。”
“明天系??”
陈学兵听到这名字愣了一下。
明天控股,好像就是明天系的母公司吧?
金融帝国啊。
一几年好像还进过世界500强,不过后来暴雷了,炸死一串人。
陈学兵摸了摸后脑勺,没多少犹豫,便道:“买,肯定要买。”
争就争,怕个毛。
明天系,我还股安系呢。
黄领导听到陈学兵斩钉截铁的声音,沉默了一阵,又道:“买可以,不能现在买,你先把债务的事情处理好,不能动用这笔贷款去买。”
“.您不是说他在打官司,急着要钱吗?被买走了怎么办?黄领导,这个公司对扶持企业非常重要.”
陈学兵又开始扯上虎皮,但黄领导已经不信这个邪了。
“呵呵,你好好办事,这家公司我保证给你留着,公司是重庆公司,官司就在重庆打,要是跑丢了,我赔你一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