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逼战!(1/2)
第243章 逼战!
5月22日,周一。
上海张江。
这里高楼林立,有限的地块里盛装着许多企业总部。
半导体,微电子,生物医药,跨国科技公司
2006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高新区,从一开始的22.13平方公里扩展到42.11平方公里,并且实现了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77亿元的工业产值。
这么庞大的产值,不是一个小小的张江地块就能做得出来的。
它们的总部在这里,工厂却大多在昆山。
上海,靠着苏沪边界的昆山建立工厂虹吸苏州,苏州自愿为上海配套,也引进了许多上海企业工厂落地,打造沪苏一体,形成“小上海”格局,虹吸着旁边的南京和杭州,造成了南京成为江苏弱省会的尴尬局面,只能通过马鞍山向合肥发展,弥补自身。
复杂的人才流向,影响着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张江高科园内,路边的一栋二十几米高的方形小洋楼上立着“展讯通信”和“spreadtrum”的标志。
楼层外表很漂亮,也很新,周围绿化环境不错。
中午,陈学兵一行人坐着出租车来到这里时,陈大同与一帮公司高层在门口迎接。
两辆出租车,四个人,下车轮番握手。
“陈总!你们应该让我们派车去接啊!”陈大同摇晃着陈学兵的手客气道。
“不用不用,我早上就到了,在机场等他们从重庆过来!接什么,大家都难等。”
陈学兵一点不客套,只跟旁边短发干练,黝黑皮肤的武平握完手,便转头介绍自己的三个手下。
“邹嘉盛,奇点科技副总裁!也是你们二位的校友!”
“后藤美树!我们集团的财务副总!”
“容显文,我们集团的副总!”
“他们两位都是普华永道出来的,对金融,财务,法律工作比较熟悉,长期在香港工作,对国际事务也比较了解!”
其实这三个人对他来说都有点陌生。
邹嘉盛是卢韦冰当初带来的十人团队之一,奇点不久前提拔的副总,清华毕业生。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则是蔡志坚的团队。
谁来当展讯的总裁并不重要,但参与展讯的管理,也是一次培养历练的机会。
陈学兵本打算让邹嘉盛长期待在展讯,方便跟奇点科技接洽,他和陈大同、武平是校友,也是最适合当展讯总裁的人选。
但奇点如今的规模还没有展讯大,让奇点的副总过来担任总裁,肯定有很多人不服,为表重视,陈学兵给容显文和后藤美树安上了一个临时的集团职务,让容显文来担任这个明面上的总裁,和后藤美树一起协助邹家盛工作。
看看他们的水平,也算擢拔人才。
陈学兵介绍完后,便提议上楼开个会。
简洁明快的作风,让一众管理层感觉到了一些压力。
会议室的冷气微微吹拂,长桌一侧坐满了展讯的高管,武平坐在主座,陈学兵四人在另一侧,隐隐是谈判的架势。
武平从楼下到楼上一直没怎么说话,笑容有点公式化,用无声表达着一种犹豫的态度。
陈学兵只好主动开口,重新跟展讯的管理层表一次态:
“武董,我就开门见山了,展讯的技术毋庸置疑,但在市场策略和资本运作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的加入,目标是让展讯更快地打开市场,2008年之前,芯片销售量要达到要达到一亿以上。”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陈总,市场才多大?”
“对啊!联发科的mt6225turnkey方案已经把价格压到13美元一片,就算我们突破射频技术瓶颈,成本也不可能低于12美元,空间就这么大,我们怎么竞争才能卖这么多?”
“华强北也才一年几千万的手机市场吧?大部分的芯片还是洋垃圾!”
陈大同三天前已经带回来陈学兵的“10亿宣言”,他到深圳华强北转了一圈,而且了些功夫了解陈学兵以后,对陈学兵颇有几分信心,但展讯的管理层们肚子里怀揣了诸多疑问。
陈学兵听他们发泄了一会,才抱着手笑道:“华强北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你们了解的数据并不代表真实,不过,我听你们的意思…都打算盯着华强北,在2g上钻研?3g芯片呢?”
武平听到了他想听的部分,终于开口:“陈总,3g市场你打算怎么做?”
2g非他所欲也,那是股东们想听的,他从归国的第一时间就在全心研究3g,这才是未来。
但这个未来,它一直不来。
他们2001年归国成立公司,一开始怕市场来得太早自己跟不上,拼了命的搞研发,直到2004年研发出了世界首颗td-scdma/gsm双模基带单芯片sc8800a,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市场没有来。
干等了一年,他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2.5g市场,开发出gsm/gprs多媒体一体化手机芯片sc6800d给公司保命。
那时候,外面已经全是联发科,只有一些排不上联发科生产线的厂家来找他们。
今年4月,td-scdma/gsm/gprs的基带芯片sc8800a也研发出来了,他们信心勃勃,只要3g一来,他们的芯片就可以做到3/2.5/2全兼容。
但市场还是遥遥无期,芯片最重要的3g部分,根本显示不出它的威力。
陈学兵看着武平有些目光炯炯,心里也有些感慨。
去年上半年在华强北囤联发科机器大赚特赚的时候,他也想到过展讯,但那时候展讯没有一体化芯片,直到去年年底听说展讯推出一体化芯片,他却已经不重视盗版业务了。
如今再回头,要和展讯一起对抗那个他曾经推波助澜过的联发科,只能说苍天好轮回。
不过对抗联发科,只是给展讯赚钱的术。
借这笔盈利,把展讯的规模做大,往3g市场发展才是道。
移动3gtd投资2000亿啊。
要是能抢到一个项目承包商的位置,展讯才是真正的飞黄腾达。
他甚至可以借此培养出一家华为!
“方案,我已经跟陈老师说过了,先做一百万3g用户,让信产部和运营商看见这片市场,如果还不够,就做两百万,三百万。”
“我们没这么多钱补贴。”武平言简意赅。
陈学兵也没废话,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推到武平面前。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核高基,你们知道吧?”
“核高基”,是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今年下发的指导文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这个东西,大多数人都知道,武平也没细看,便放到了桌上。
他已经明白了陈学兵的意思。
陈学兵这是让他们去申请技术研发补贴。
每年20亿的财政补贴,如果能争取到一个补贴项目,确实能解决不小的问题。
但这并不适合展讯。
“我们严格上来说是一家外国企业,这个是扶持本国企业的,这个补助,不好申请。”
陈学兵眉头一皱:“没试怎么知道?你是外国人?陈老师是外国人?据我所知,你们都是中国国籍吧?不远万里回来报效祖国,国家不会歧视你们!去让上海政府出面给你们申请,如果上海不愿意,我给你们解决!多的是地方政府替你们出面!”
他训斥地语气说着轻拍了一下桌子,气场一下就起来了。
一阵沉默。
陈大同干咳。
“这个…其实我们很早就关注过863计划,我们还在筹备美国上市,如果上市成功,技术进展情况是要公布的,这个和国家扶持项目的保密要求恐怕不符,申请上市的时候审核问题会很大。”
陈学兵笑了一声。
他既然提出这件事,就不会没有准备。
“863计划是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要占股的,肯定会影响海外上市,核高基就是一个专项补贴而已,理由很明确,就是为td打开市场产生的研究投入,这钱最后也都补贴到市场,到项目上了,有什么不能拿的?如果美国股市接受不了,那么你们研究的td方向同样是中国主导的技术,美国就能接受了?”
“至于中国方面的审查…”
陈学兵又是一份文件掏出,放在桌上。
这次陈大同拿过去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眉目凝起。
“vie架构?”
陈大同的声音带着反问,而旁边大多数管理层是茫然。
连武平这个董事长都不清楚什么是vie。
陈大同知道,还是因为他最近两年往返美国,听说过一件事。
“安然那个vie?”
“对,就是安然。”陈学兵露出欣慰笑意。
一家充斥着美国人的公司,竟然没人知道vie,那可闹了笑话了。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非得知道。
这玩意还是在中国好用。
“vie架构,就是协议控制,通过协议,使一家公司可以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全部收益,从而合并财务报表。
“这其中的一家公司,也可以在境外。
“所以开曼公司可以合并境内实体的财务数据,而不必对它持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