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造势(1/2)
第335章 造势
这场球打得很快,但也了快三个小时才打到第18洞。
陈学兵和叶远西从商票聊到了企业债券,进而聊到房地产。
商票和企业债券不同。
商票是自由发行,自由转让的,无需满足任何条件,企业自己说了算,按照《票据法》合规开具便可,基本就是一个支付款项延期的凭证,分为无息和有息商票。
企业债券则算是一种债务性融资渠道,要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令》来发,要评估,要审核,麻烦一些,也必须符合市场利息,但可以进二级市场认购和交易。
众所周知,房地产上升周期中,房地产的利润率最高可以做到1000%。
10倍。
堪称疯狂的扩张背后,是无边无际的市场容量、五八门的借融资方式、突破想象的极限流拿地策略。
用两块钱的本金借/融到三块,有了五块,再通过20%土地保证金拿到二十五块钱的地,土地质押贷款后还给政府。
这就完了吗?
没有。
通过期房预售,这个操作一年可以玩两轮。
两块钱的本金,最后玩的是两百块以上的市场,赚四十块,地产商拿走一半,剩下一半是搭建这场游戏的成本。
这本质上是一场节省了劳动剩余积攒周期,甚至连建房周期也省掉的超级地租。
粗俗点说,像是和面。
人多了加房,房多了加人,时不时掺点情绪作为酵母粉,贷款这个容器也可以通过货币增发越做越大,这个面团只要不超过贷款的总容量,可以一直揉下去,买房卖房双方都是受益者,骂骂咧咧的只有没上车的人。
“陈总认识得这么深刻,那你觉得这场游戏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叶远西打到最后已经稳占上风,到达18洞才74杆,陈学兵落后,77杆,已无超越的可能。
但叶远西的姿态已呈讨教,比陈学兵低了一筹。
身后的两个女孩子一路跟着他们,关注的地方也从俩人的球技变成了俩人谈话里的营养。
“砰。”
陈学兵开了一个好球,心满意足地道:“还早,这个游戏的背后,是中国核心资产的重新定价,房地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要充当货币增发的锚定物,这个世界的经济增长本质就是合理通胀,中国价值要同中国制造一起增长,必须有个定价工具,这个工具要有一定的容量,否则钱发多了,是要引起过渡通胀的,所以这个工具不是房市就是股市,目前我们的上市企业整体竞争力还不足以承载数倍的合理增值,在股市能接过大棒之前,土地增值是最快的路径。”
经济,货币,汇率,利率的关系是复杂的。
经济,要靠大量的钱来搞活。
钱流向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资本永不眠。
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中国这个新兴市场,这本是好事,说明我国已经具备扩张国际经济占比的资本。
但中国的货币增发依据是外汇占款,外面进来的钱多了,就得印人民币给外汇兑换。
否则人民币需求越来越大,汇率急剧升高,中国生产商出口的东西挣了外币,拿回来换的钱少了,相对来说是一种成本增加,对中国的外贸产业发展不利。
央行的核心工作就是稳汇率,高了不行,低了不行,求的是稳,稳到让大家可以慢慢调整贸易合同,让生意好做。
但人民币印了,汇率一时稳下来了,外汇却是流动的,进来了也会出去,增发的货币迟早会导致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也要有个去处才能让物价稳定,房地产作为吸纳过剩资金的资金池,客观上缓解了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
这样的逐步推高,也可以把中国土地带到它应有的价值定位,避免高速发展过程中土地被国外投机资本廉价收购,同时带来信用扩张。
这就是核心资产重新定价。
从地方来讲,94年开始的税改,央地财政博弈带来了土地财政的开端,地方政府也亟需土地增值来提高可支配财政资金。
银行也想发展。
方方面面都有需要,推手极多。
当然,这么玩是有风险的,市场过热不是这么容易停下来,风险在后世已经逐一展现。
但在当下,这套策略仍有必要,中国gdp还在世界第四,完全没有达到该有的位置,所以国家虽在逐步套缰绳,却并未套得太满。
陈学兵讲得浅显,胸中却对未来的经济有着清晰的短、中、长的判断。
房地产,可以做到2015。
基建,则要一直做下去,只是要越做越高端,以技术为导向,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向全球。
不过眼前陈学兵透露的这点粗浅的东西,已让叶远西心中叹服,原来顶尖的商人是如此宏观的想问题。
误解了,实在有点误解了。
“那陈总认为,房地产以后,人民币的锚定物会是什么方向?股市?”
叶总被启发,想问题也深入起来,更想一窥大人物的思想。
陈学兵笑了一笑,简洁却精准地透露道:“未来的货币锚必然是多样化的,央行发币的依据也不会再按照外汇占款被动发币,而是要有一个具备主动性的工具,这个工具西方已经有了,国债。我猜测,以后国债的投资的方向,就是活水的方向。”
关注国债,是他重生前的炒股秘诀,当然,除了投向,还有国债密集发行期带来的股市抽水效应。
国债作为一个非常具备主动性的调控工具,在2024以后的经济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国债市场化操作机制,这恐怕也是我国学习美西方经济体制的最后一步。
该学的已经学到顶了,之后要全靠自己摸索,走出一条让别人亦步亦趋的路了。
数字资产,碳配额(减排或者钱),证券保险互换便利(证券死资产兑换央行活钱),都是新方向。
“国债.”叶远西恍然:“上次发国债.还是十年前吧?”
陈学兵点头:“97年金融危机导致四大行资本金不足,98年发了2700亿,补充四大行本金.下一次很快就要来了,财政部发布消息,年后要发布首期凭证式国债。”
中投公司,这家光是注册资本金便达1.55万亿的巨兽,要成立了。
再下一次发布国债,便是四万亿计划里的1.3万亿国债配套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