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攀钢,稀土(上)(2/2)
“40%。”徐义叹了口气:“陈总,你们先支付40%,我们也得付40%,帮你锁定这个项目的产能和价格,行不?”
陈学兵微笑着伸出手:“恭喜你,徐总,当我们股安的合作商,你们的业务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徐义挤出微笑,和陈学兵握手。
“陈总,以后还望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铁矿石价格应该在第二个季度之前就会有动静,早做准备,今年之内,钢价至少会有40个点的涨幅。”
徐义内心猛烈颤动:“这么多?”
陈学兵没有解释,只是笑道:“一会我跟余总聊聊,看看能不能把攀钢对你们今年的供应价降下来一点,要是谈妥”
徐义激动起来:“那我们一定给股安降价!不!降得更多!”
十几个较有实力的供应商,每个人也就谈了十分钟左右。
每一个人都笑着走出房间。
这些人背后的品牌都很硬,资金量也都是上亿的,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拿出了让陈学兵满意的价格,但几乎每个人都再次降了价,变成了股安供应链的一环,只是根据条件,给的采购量或多或少而已。
价格并非一次性打到底的,大家先参与进来,之后还有一个互相证明实力和诚意的过程。
五点半,陈学兵走出房间,外面会客厅只剩下叶远西和余自甦。
“余总,久等了。”
陈学兵和余自甦握手。
“不好意思,陈总,我们的钢材供应.有规矩,不好直接对接你们。”
“理解,你们有经销和代理,我的业务也不大,你能亲自来,这个情我领了,一起吃个饭,坐下慢慢聊?”
“饭就不吃了吧?8点还要上飞机,要去中国建材总院,明早有个调研。”余自甦看了看时间。
陈学兵此时才发现余自甦带着一个不小的公文包,也有些佩服起余总的养气功夫,八点的飞机,那最多六点就得从这里出发了,居然不疾不徐地在这里等到了五点半,一句也没催。
可惜自己没有私人飞机,否则现在也能展现一波豪爽。
“陈总,那你们聊!我是饿了,先下楼去吃口饭!”叶远西见状,很合时宜地告辞。
陈学兵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那余总,我送你去机场!咱们路上聊!”
奔驰车平稳行驶。
陈学兵看着窗外风景,笑道:“余总,国资委推动央企合并,攀钢挣扎得很辛苦吧,听说武钢对你们有想法?”
余自甦笑容咧了咧,同样看着他的窗外,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直言道:
“不太可能,攀钢的员工们也不同意。”
四家钢铁央企,武钢仅比攀钢大一点而已,排行老三,他们想兼并攀钢,攀钢怎么可能同意?
“国资委要把央企名额减至100家以下,我看这个目标倒是不会作假,钢企合并,在所难免。”陈学兵略带笃定道。
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便提出要把196家央企合并至100家以下。
这几年来,中煤炭兼并,五矿兼并,水利兼并,华润兼并,土木集团并入铁道集团,牧工商并入水产集团,华侨城重组华联,中港湾、中路桥合并交建集团,包括日后的葛洲坝、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合并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北车合并等,都是国家发展和股市发展中的大事。
其中,也包括了攀钢被并入鞍钢,宝钢和武钢合并。
没人想被兼并。
一个央企,背后代表的是数十年的企业历史和数万员工的饭碗、福利与安置。
谁合并谁,就看谁体量大。
攀钢集团这几年很是努力,收购重庆钛业,江油长城特殊钢,如今旗下已经有了攀钢钢钒,攀钢钛业,长城股份三家上市公司。
陈学兵最近大量买入的,就是攀钢自己的上市主公司,攀钢钢钒,仅这一家公司,目前市值就有220亿。
当然,买入不是为了搞什么事,就是单纯的赚钱而已。
这家公司,陈学兵前世被套过一年多,还是比较了解的。
攀钢是炼钢起家的,现在的核心资产是攀西地区的钒钛铁矿资源基地。
钒,可以作为合金添加剂,也可做新能源电池。钛,最常听闻的就是钛合金,还有钛白粉颜料,作为墙面、汽车、工业涂层,纳米级的钛白粉还可以用来做化妆品。
这两种铁矿都有高价值周期,所以攀钢钢钒的股价也是周期性波动,陈学兵前世入手的时候就是持这个观点,认为可以碰一波周期才买入,结果将近一年才脱坑。
所以他也知道,这一轮牛市攀钢钢钒要涨,涨得还不算弱。
并且目前居然还没怎么启动,这就显得格外金贵了。
作为两百多亿的大容量股,陈学兵在元旦以后果断入手了八个亿,快贴近了举牌线。
股市也因为长征突现大股东而有了反应,近日攀钢钢钒涨幅接近30%。
这在余自甦眼里则成了另一种信号:陈总是真的准备来帮忙了。
所以,才有了今天下午几个小时的等待。
陈学兵知道人家是来讨办法的,切入主题之后,也没有废话。
“攀钢想跳出被兼并的命运一是盈利造血功能,二是自我定位,不够独特。”
余自甦对第一点很赞同,攀钢06年400亿的营收,盈利却只有8个亿,且利润率越来越低了。
但是第二点.他认为并不是定位问题,攀钢的定位很清晰,目前的问题,是资产规模。
宝钢资产2140亿,去年营收1768亿。
鞍钢资产750亿,营收700亿。
武钢资产710亿,营收550亿。
攀钢资产目前已过500亿,营收438亿。
“我们已经向国资委申请启动上市公司合并,只要能把攀钢钛业和长征股份的股市股东顺利迁入攀钢钢钒,把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和管理实现完全合并,我们的规模就能更上一层楼。”
前两年上市的两家公司,他们虽是大股东,却各有各的一摊,只要实现真正的财务并表,营收就会突飞猛进,逼近甚至武钢。
陈学兵却笑了一声:“余总,你们这是把国企兼并当成熊追人的游戏了,觉得即使跑不过熊,只要跑得过队友就行,可你们有没有想过,熊要吃的不止一个,而是两个?你们跑到第三,就安全了吗?难不成武钢会同意让你们兼并?”
余自甦神色一滞。
他并非不知这个问题,只是无奈。
“边走边看吧,要追上鞍钢,还需要时间。”
好在第二名的鞍钢并非宝钢,也不是无法追上的目标,只要跑得快,赢得了时间,不是没有机会。
“那我先说盈利方面,在我看来,2007年,攀钢至少有三个盈利机会,有经营内盈利,也有经营外盈利。”
陈学兵深知国企发展有一定的惰性,或者叫做“船大难调头”,便先讲起了短期利益。
“哦?”余自甦坐直了,洗耳恭听的姿态。
陈学兵接下来的话,却让余自甦神色莫名。
“这三个机会,是三个涨,铁矿石会涨,人民币汇率会涨,股价会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