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再登刘仁轨门(2/2)
刘建军瞬间竖起了大拇指:“妈的,这帮子人还没你一个两只不沾阳春水的王爷看得通透!”
李贤哑然失笑,想问问刘建军是谁提出那么荒诞的言论的,但随后想到的种种奇妙之处,又觉得这个问题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忍不住问道:“你是如何知晓这些的知识的?”
这些知识绝非诗书典籍上所记载的。
刘建军打了个哈哈,含糊道:“嗨,书上看的,老辈人传的,瞎琢磨的……”
感受到李贤的眼光越来越狐疑,刘建军终于忍不住恼怒,说:“你甭管怎么知道的,有用不就完了?”
得,李贤哑然失笑,然后妥协:“不说就不说呗,整的谁真好奇似的!”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李贤知道,刘建军是自己的人,他越能干,越好。
想了想,又问:“那……现在我们做什么?”
“还做什么?把这消息告诉老刘啊,让雍州的百姓赶紧种上啊,这可是两万多斤种子!咱们费了大半年时间才折腾出来的,让老刘那边提前安排上!”
……
李贤和刘建军又来到了刘仁轨府上。
刘仁轨府上的书房,再次迎来了这两位不速之客。
刘仁轨招呼着两人坐下,笑呵呵的道:“太后那边为了安抚老夫,竟是将往年的贡品义阳毛尖都送了一些过来,待会儿让殿下和刘长史尝尝老夫的手艺。”
趁着刘仁轨煮茶的功夫,刘建军直接开口了:“刘公,王府里那百亩地的已经收成了,要不了几天就能收完,到时候那些种子也能采摘完分发下去。”
“哦?收成如何?”
刘仁轨放下手中的茶盏,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他如今虽看似清闲,但对这等关乎民生、或许还能解燃眉之急的事务,依旧十分上心。
“粗略算下来,百亩地,怎么也得收个两万来斤皮!籽估摸着得有三万斤!”
“两万斤?”刘仁轨微微动容。
这数目确实不小。
“而且!”刘建军凑了过去,“我们发现这籽,其实也有大用!”
他再次发挥堪比说书先生的本事,将籽榨油点灯、渣饼喂养牲畜乃至荒年充饥的种种好处,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然后说道:“今岁的情况您也瞧见了,整个关中处处都有旱情,说实话,依晚辈来看,这旱情估计还不是一年两年内能结束的,这耐旱您也是知晓了,需得将这些种,尽快推广于雍州各地才是!”
刘仁轨沉吟片刻,缓缓颔首道:“这样,籽既已收获,便先暂存于王府仓廪之中,务必妥善保管,防潮防鼠。
“老夫这几日便寻个由头以雍州府的名义,召集下属各州县司农、里正等一干吏员,只说是发现一种西域传来的新奇作物,耐旱高产,其绒可纺,其籽另有用处,命他们在各自辖地寻觅适宜的坡地、沙土地进行试种。
“届时,殿下便将这些种子交予老臣……”
刘仁轨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府上奴子的通禀声:“相公!有神都来的天使召见您!”
李贤和刘建军一个对视。
“洛阳来的天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