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魏忠贤:咱家一不小心,又坑了一把(1/2)
第103章 魏忠贤:咱家一不小心,又坑了一把黄台吉!(二十三更)
崇祯元年,阳春三月,塞上张家口堡城的风还冷。范家大宅高墙耸立,旁边是范家老号,此刻被肃杀之气笼罩。
宅院外,黑压压站满了兵丁,分成三股。
一股是魏忠贤带来的净军,穿着新戎服,腰挎钢刀,魏忠贤坐在铺了软垫的太师椅上。
另一股是文官的人马。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袁崇焕各自带着亲兵标兵,盔甲鲜明。袁崇焕面色平静,他同样领了密旨,知道皇帝对晋商通虏的厌恶。他今日来,一是监督,二是在必要时,用他“画饼”的本事,配合魏忠贤的“刀”。
第三股是勋贵家丁和锦衣卫。定国公徐希皋、抚宁侯朱国弼亲自出马。带着家丁健仆和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他俩等着分一杯羹,在“献忠”中拔头筹。
三方人马,宦官、文官、勋贵,一块儿来抄晋商范永斗的家。
范家大宅紧闭的朱漆大门和范家老号厚重的门板上,都贴着宣府巡抚大印的封条。大门前,范永斗的兄弟范永昌、管家、老号掌柜,还有范永斗的妻子王氏(王登库之妹),在净军看押下,瑟瑟发抖。王氏眼睛红肿,被两个仆妇搀着。
魏忠贤目光扫过朱之冯、袁崇焕、徐希皋和朱国弼,挤出点笑意:“朱抚台、袁抚台、徐公爷、朱侯爷,人都齐了。照抄成国公府的老规矩办?四人一组,净军、家丁、标兵、锦衣卫各出一人,互相盯着,一起动手!如何?”
原来,这范家大宅和老号,因为和朱纯臣、王登库的关系,早在上个月初就被魏忠贤和朱之冯以“通虏嫌疑”封了。今日等到袁崇焕、徐希皋、朱国弼他们到,才正式开抄。
这是崇祯皇帝的意思,他要大家一起互相监督着比赛“献忠”,这就是“独忠忠,不如众忠忠”。
只有大家一起努力献忠,才能尽快把“未来的八大皇商”都献没了.
所以他没把魏忠贤召回,还让他继续在宣大查案,又让袁崇焕、徐希皋、朱国弼一块儿赶去,先在宣府抄晋商,再去大同抄代王。
“魏公公安排便是。”朱之冯拱手道。
“理当如此。”袁崇焕点头。
“但凭魏公公吩咐。”徐希皋和朱国弼齐声应道。
魏忠贤点头,对宣府镇守太监杜勋道:“杜勋,开始。告诉小的们,仔细抄!一针一线都别放过!地契、债契、字画、古玩、金银、账簿……统统登记造册!谁敢私藏夹带,就地砍头!手脚干净的,有赏!”
“是!老祖宗!”杜勋尖声应道,转身吼道:“都听见了?四人一组,互相盯着!动手!”
杜勋上前,带着净军,撕掉了范家大宅和老号门上的封条。沉重的门轴吱呀作响。
杜勋、徐希皋、朱国弼各自带着抄家队伍,涌入了范家大宅和范家老号。
门外的范家人哭声一片。王氏看着家门洞开,身子一软,昏死过去。范永昌等人面如死灰。
魏忠贤瞥了他们一眼,冷冷道:“嚎什么?你们家跟蒙古鞑子那点勾当,咱家心里有数。撑死了抄个倾家荡产,人还能活。钱财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他顿了顿,声音转厉,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提高了声调:“可要是沾上了东边建奴的边儿……哼!那就是满门抄斩的罪过!甭说你们姓范的,铺子里的伙计,沾了边的,一个也别想活!这张家口堡里,但凡是吃里扒外、资敌卖国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了!”
袁崇焕立刻上前一步,接口道:“魏公公所言极是!尔等听着,除非!有人能幡然醒悟,主动招供,检举揭发!戴罪立功,或可有一线生机!若是等咱们抄出密账、书信来,那可就什么都晚了!”
袁崇焕番“除非”,如同在滚油里滴入冷水。
一个跪在范家老号门口,姓乔的中年管事,猛地挣脱旁边净军的手,扑到魏忠贤椅子前磕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