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王别哭,乖乖跟我们走吧!(第一(1/2)
第126章 大王别哭,乖乖跟我们走吧!(第一更)
崇祯元年五月初六,上午。
汉城崇礼门外。
以领议政李元翼为首的朝鲜文武大臣,穿着整齐的朝服,鸦雀无声地站着。他们身后是负责护卫的训局军兵士,穿着蓝色的号服,背着鸟铳或长枪,却大多面有菜色,队伍站得松松垮垮。
远处传来了沉闷的脚步声,伴着马蹄和甲叶摩擦的轻响,汇合成了“哗哗哗”的响动。
一面旗帜出现在地平线上。
紧接着,是一片赤色的潮水。
潮水越来越近,显出了真容。
是兵!
是军容极盛的明朝大军!
当先二三百骑兵,人马皆披铁甲,沉默前行,只有甲叶哗哗作响。他们打着的红色明旗和御前亲军的营号认旗,刺人眼目。
骑兵之后,是长长的步兵队列。四人一排,扛着簇新的鸟枪或一丈三尺的长枪,枪尖磨得锃亮。兵士个个魁梧精壮,眼神锐利。队伍丝毫不乱,脚步踏地发出整齐的“唰唰”声,带着一股压人的杀气。
队伍最后,还有六门由八匹挽马拖拽的青铜大炮,压着路面,轰隆隆地前行。
朝鲜训局军的兵士们看着,脸上都露出了惧色,不由自主地往后缩了缩。
李元翼等人也是心头一震。这天兵,比传闻中更雄壮!
骑兵在距离他们十数步外勒停。
几名大明官员继续策马向前。
居中白白胖胖的是钦差杨嗣昌。左边是按着腰刀的太监徐启年。右边是个白发却精神亢奋的老头——正是杨镐。
杨镐利落下马,哈哈大笑,朝着李元翼等人抱拳。
“斗瞻兄!别来无恙乎!尔瞻兄!汝谦兄!京甫在此有礼了!”
李元翼(字斗瞻)、金瑬(字尔瞻)、李贵(字汝谦)等人一愣,赶紧回礼。
“京甫先生?”
“您……您不是……”
杨镐意气风发,侧身介绍:“这位是钦差杨嗣昌杨大人!这位是徐启年徐公公!”
李元翼忙率众行礼:“恭迎上国天使!天兵远来,辛苦了!”
杨嗣昌在马上微微欠身:“领相客气了。”
寒暄两句,李元翼便邀众人入宫。
杨镐却没动。他指着那些朝鲜守军和崇礼门,声音拔高:“斗瞻兄,不是老夫多嘴。这防务,太松懈了!”
他走到一个朝鲜铳手旁,指着那杆旧铳:“建奴最善派细作混入城内为应!辽阳、沈阳怎么丢的?这等器械,若真遇上建奴奇袭,能打得响吗?”
他又指那些精神不振的守军:“这些弟兄没打过硬仗!建奴真来了,守得住吗?”
李元翼和几个武官脸色难看,无法反驳。
杨嗣昌适时开口,语重心长:“陛下叮嘱,务须周详。王京安危,关系重大。”他转向徐启年:“徐公公,调后营李统领率一千兵,接防崇礼门!协助友军,共守此门!”
“遵命!”徐启年尖声应道,立刻下令。
明军步兵迅速上前,井然有序地接替了防务。而朝鲜兵士自觉地退到一边。大明,朝鲜的父国!大明皇帝,朝鲜国王的君父!父亲家的兵帮儿子家守个城门,他们还能拦着?这不是害得他们的大王不忠不孝吗?
李元翼张了张嘴,最后话也没出口。
“领相,请带路吧。”杨镐笑着催促。
李元翼只好点头。
一行人走向王宫。徐启年带着数十名精悍侍卫,紧跟在杨嗣昌、杨镐身边。剩下的三千明军,则跟着向敦化门而去!
“京甫先生,天使入宫,侍卫是否……”李元翼小声问。
杨镐一拍他肩膀:“斗瞻兄多虑!这都是御前侍卫,是皇上派来保护李王周全的!宫里万一有细作,惊了王驾怎办?”
崇祯是李倧的君父,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危,派人来保护这能阻拦吗?
这不能!
李元翼再次哑口无言,心头不安愈浓。
到了敦化门,几乎未遇阻力,明军便又如法炮制,顺利接防。李元翼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
敦化门内,便是昌德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