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鲁钱河畔背水阵(2/2)
不知道出于何种缘由,郭子兴明明知道两军已经拔营,却始终不肯出兵,坐视石山和董抟霄两部在自己的“主场”即将大打出手,却紧闭城门甘当看客。
邵荣急的只跳脚,不顾张天佑等人阻拦,强行冲入万户府。
“郭兄——万户,官军撤到鲁钱河、十里塘一带,想来是要背水列阵。红旗营兵马不足,硬撼官军虽有胜算,可也有风险,这一战若是输了,定远必破,俺们不能不出兵啊。”
“愣着做甚!快给俺邵兄弟上茶。”
郭子兴摩挲着手中茶盏,目光晦暗不明,他这个万户本就是石山强封的,邵荣又摆明车马跟定了石山,红旗营若胜,定远也不是他郭子兴的定远;若败……。
“邵兄弟莫急,红旗营大营离城也就七八里,斥候一两盏茶功夫可到,石元帅既然没派人通知俺们出兵,想来是不需要定远人马。”
看着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的郭子兴,邵荣心里暗叹终究不是一路人。
换成自己是石山,也会对战力堪忧立场还摇摆不定的定远义军起疑,宁愿本部多些伤亡,也不愿被这样的队友影响战场节奏。
但元帅不“请”,你就不去,此战寸功未立,战后你又有何面目坐在这万户位置上?
邵荣对郭子兴彻底死心,再不想其他。
“万户若是顾虑城中不稳,还请给属下五百人马。这一战,红旗营为定远义军而战,于公于私,俺们不能当看客!”
“这?你是知道的,俺亲兵大半都分到下面整编,五百委时多了些,给你两——”
眼见邵荣脸色越发难看,郭子兴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给你三百。官军悍勇,不可力敌,俺们不比石元帅,这点家当置办起来不容易,邵兄弟万不可义气用事,坏了自家性命,定远还离不了你啊。”
三百就三百,加上本部人马,以及郭兴带来的五十人,也有四百多了。
邵荣已经没心思再听郭子兴废话,瞥了一眼侍女端来的茶水,冷笑一声,大踏步出了官衙。
“万户放心,俺命硬,没这么容易死!”
董抟霄果然不负名将之名,并没有给李武吓败乡勇的机会。
但骁骑营反复袭扰之下,仍迟滞了官军行军和列阵速度,待石山统帅大军赶到鲁钱河畔,官军仍在调整队形。
董抟霄巧妙利用地形,背水摆出了一个鹤翼阵,足有一万二千的大军成怀抱之势展开,大阵的西面是鲁钱河东岸,南面是十里塘北缘。
背水列阵虽然自陷死地,却也是董抟霄的无奈之举——定远乡勇未经战阵,士气低下,唯有绝其退路,方能逼其死战。
石山并没有采取相对保守的斜向一字阵(“\”),而是摆出一个斜向楔形阵(斜“<”),“楔头”如尖刀般直刺官军鹤翼阵中枢,正是要以精锐破阵,赶在官军两翼合围前击溃其中军。
楔头由拔山营组成,其后左侧依次乙三营、乙六营和奋武营,右侧依次为乙一营、乙四营和镇朔营。
不同于当初在楮兰站赤外,摆好了就不能动的“死阵”,此战的楔形阵不仅可以移动,战斗中各营还要能灵活变换位置和补充空位。
因而,营与营之间,间隔约三十步,中间并不是空当,而是弓弩长枪封锁的陷进。
楔形大阵内侧,则是拱卫石山安全的教卫营和骁骑营。
为随时掌控战场态势,石山特意命辎重营打造一辆高约一丈的包铁战车,配合鲜红色大纛,全军将士随时都能看到元帅就在他们背后。
坏处就是如此做,也让官军能够清楚看到红旗营指挥中枢所在。
“思忠,你可有把握斩杀贼酋?”
官军阵中。
贼军才摆出“楔头”,董抟霄就猜到了石山的意图。
贼军妄图利用本方精锐,凿穿官军阵型最厚实的中段,一举击垮官军士气,再顺势驱赶败兵倒卷冲杀两端官军。
但他摆出这个鹤翼阵,就是为了发挥本方人多的优势,诱敌深入,以便两面包抄。
无论官军还是贼军,士气都是大问题。
只要完成包抄,贼军必乱,若能趁贼混乱之际一击斩杀贼酋,则此战再无悬念。
毕竟,背水列阵虽然能抵消乡勇士气低下的劣势,却无法掩盖其训练不足、装备奇差的问题,一旦陷入苦战,结果难料,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余思忠一脸严肃,盯着还在调整的红旗营大阵看了好一会,才道:
“贼酋谨慎,身边兵力最足,阵型又严,末将所率皆是轻骑,冲不动坚阵。至少得先调动其中一部,才可以试一试。”
向喜冲阵斩将的悍将都不敢打包票,董抟霄心里埋下了一层阴霾,脸上却仍是智珠在握。
“好。”
赶在红旗营大阵调整最后的时间,邵荣所部人马终于赶到战场,一来就向石山请罪。
“末将来迟,请元帅责罚!”
“哈哈,不迟!只要赶到了,都不迟!”
石山确实没有命令定远义军助阵,但那是因为他知道郭子兴非是真豪杰,对其没有多高期待,而不是石山自大,明明有兵可用,非要行险。
邵荣能及时率军赶来,终究是好事。
毕竟,中高级军官历经战阵考验,还能勉强保持镇定。
底层将士则考虑不了那么多,即便军官再三强调官军多是乡勇,可面对数量足有本方三倍的敌人,还要“一头扎进包围圈”,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每多一分力量,都能将士们增加不少底气。
石山知道定远义军训练不足,没有贸然将其补入“楔边”,而是留在阵内的教卫营左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