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210章 文武一心共大业

第210章 文武一心共大业(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

经历司长史本应该是元帅府“总管”,但石山在元帅府之外,逐步建立了总管府七曹,刘兴葛的位置便开始尴尬起来,发言的积极性不是很强烈。

此刻见众人目光聚焦,刘兴葛轻咳一声,出列发言。他将众人意见归纳一番,语气力求公允,道:

“诸位同僚所言,皆有见地。下官以为,徐州大捷之后,我军确需时日彻底消化此战成果,整训新兵,配齐兵甲,抚恤伤亡,稳固地方。

元军虽遭新败,但近段时日小股袭扰,对我边境屯垦、商路亦造成不小破坏。

若能借着元廷主动遣使,稍缓兵锋,争取月余喘息之机,整军经武,充实府库,亦不失为稳妥之策。待我元气尽复,再图进取,则更为从容。”

他这番和稀泥的总结,算是给主张“缓兵以备再战”的各曹主官观点做了个注脚。

最后是军令司军师朴道人。他这段时日与石山接触最为频繁,协助处理军务,对元帅战略意图的了解相对更深些。出列后,言简意赅地道:

“禀元帅,军令司已协调各部,半个月内,新编各营队人员必能全部到位。各卫只需再合练磨合半月左右,便能形成可靠战力。

届时,无论对元廷是战是和,我军皆无所惧,可随时奉元帅号令,再启大战!”

朴道人这番话铿锵有力,充满了对红旗营军力的自信,虽是主战,却也倾向于先争取备战时间。

石山将众人神态言语尽收眼底,心中已有了计较。他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直如同雕塑般矗立在右侧的五位都指挥使,语气中带着一丝对老兄弟的随意。

“你们的意见呢?”

今日会议,石山特意命捧月卫都指挥使龚午、擎日卫都指挥使常遇春、骁骑卫都指挥使李武、拔山卫都指挥使胡大海、忠义卫都指挥使左君弼列席。

为防这些丘八乱讲话打乱会议进程,会前石山便提了要求——“带着耳朵听,不叫发言别张嘴”,五人便真如泥塑木雕般,纹丝不动。

五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默契地将目光都投向了李武。这既是因李武屡战皆有不俗战功,更因他是石元帅的发小乡党,关系非同一般,不怕说错话。

李武咧嘴一笑,大踏步出列,抱拳的动作大开大阖,嗓门洪亮,道:

“嘿!三哥!俺们几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道理。俺们就认准一条,三哥让俺们打谁,俺们就打他娘的!让俺们甚时候打,俺们就甚时候打!

刀山火海,绝不皱下眉头!那劳什子元廷使者,见不见的,三哥你说了算!要俺说,管他娘的是来封官许愿还是下战书的,惹恼了三哥,俺现在就带兵去五河,把那鸟使者的脑袋砍下来当球踢!”

石山佯怒地瞪了李武一眼,挥手,斥道:

“叫你们发言,谁叫你说这些乱七八糟的?退下!”

虽是斥责,语气却并不严厉。李武干笑一声,老实退入列中。

石山对外屡破强敌,对内重视军政组织建设,成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面对元廷可能的招安,诸文官虽说有些杂音,但在抗元大义的根本立场上,并无动摇投降之念,整体还是积极拥护他抗元到底的路线,这便够了。

至此,诸文武态度已明,石山心中稍定,面色转为肃然,声音沉稳地道:

“据江南可靠线报,徐宋近些时日在江浙诸路接连遭遇惨败,精锐兵马折损数万之众。”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脸色皆是一变。徐宋一旦败亡,元廷主力便可腾出手来,全力北顾,红旗营将首当其冲。一股无形的压力骤然降临。

“是以。”

石山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更加凝重。

“无论元廷此番遣使,是真心招安,抑或只是缓兵之计,留给咱们整军备战的时日,都不会太多!

施知事所言极是。对元廷的斗争,固然要讲究策略,或战或和,或急或缓,皆可因时而动。但驱逐鞑虏、光复华夏的根本目标,绝不容动摇分毫。此乃我红旗营立身,凝聚万众之心的根基

还望诸位肱骨精诚团结,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务必在最短时日内,完成扩编整训,充实府库,稳固地方等要务。以万全之备,迎击元廷必将到来的倾力反扑!”

“谨遵元帅钧令!”

“下官定不负元帅重托!”

“誓死追随元帅!”……

厅内众文武的利益已与石山深度捆绑,见元帅并未被元廷来使可能带来的虚名所迷惑,覆元之心没有半分动摇,顿觉心中更有底气,齐刷刷躬身抱拳,纷纷做出承诺。

会议开到这里,议程似乎已经走完,众人以为将要散会,纷纷准备告退。石山却再次抬手,道:

“还有一事,需与诸位议定。”

众文武心头一凛,复又站定。

“当初,我于濠州初登帅位,因陋就简,设元帅府两司(经历司、军令司)、总管府两曹(兵曹、工曹)协理军政,实是权宜之计。彼时,机构不全,各司、曹权责并无明显界限,临时差遣极多。”

石山梳理着大业草创之时的艰难,缓缓道来:

“此后,红旗营不断壮大,军政事务日益繁杂,总管府几经扩充,增设吏、工、商、礼、宣五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兴葛略显尴尬的脸庞和朴道人沉静的面容,道:

“元帅府与总管府并行,权责虽有划分,终究分散。日常协调,颇费周章;每逢我出征在外,更需临时委任刘长史总摄后方,权责不明,易生掣肘。

即便我坐镇合肥,事事皆需签批,亦觉案牍如山,难以及时处置,恐误军机要务。”

众人知道元帅又要调整机构了,赶紧屏息凝神,生怕漏听了一个字。

“我意,自今日起,两府合一。总管府七曹,尽数归于元帅府两司统辖之下,各司曹职司、品阶,暂时维持不变。”

此言一出,厅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和吸气声,这是要收拢权力,理顺体制了!

“具体而言。”

石山语气平缓,条理清晰地道:

“兵曹事务,先报军令司核议签批;宣、礼、商三曹事务,先报经历司核议签批。两司签批后,再汇总呈报我这里。户、吏、工三曹事务,暂仍维持不变,直接报我签批。”

这道命令有些奇特。改制只改了一半?兵曹归军令司管,宣、礼、商归经历司管,而户、吏、工这三个最核心的“钱、人、物”部门,却仍由元帅直管?

看似奇怪的调整,但心思通透如李善长、刘兴葛、朴道人等,瞬间便明白了其中深意——元帅既要放权提高效率、理顺关系,又牢牢抓着最核心的命脉不放。

同时,这也是对刘兴葛和朴道人能力与忠诚的一次重大考验。与之前两府并行,权责模糊的混乱局面相比,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至少明确了日常事务的流转层级。

刘兴葛此刻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他清楚,从今日起,自己这个“长史”才真正名实相符,有了统摄宣、礼、商三曹日常事务的实权。

一股久违的热流涌上心头,他激动得胡须微颤,连忙跨步出列,对着石山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带着明显的颤抖,却异常洪亮:

“元帅信重!下官定当夙夜匪懈,竭尽驽钝,竭力为元帅分忧,理清宣、礼、商三曹事务,断不敢有丝毫懈怠,辜负元帅厚望!”

他虽是石山的岳父,在公事上却不敢有半点“国丈”姿态,用了更正式、更显忠心和担当的措辞。

朴道人也肃然出列,拱手领命:

“军令司领命!定不负元帅所托!”

石山看着二人,微微颔首,道:

“好。望二位通力协作,莫负所托。”

会议结束,红旗营文武官员鱼贯而出,三三两两低声议论着今日的议题和元帅的改制。

礼曹知事郭宗礼留下,取得石山手令后,迅速派员赶往濠州(五河由驻守濠州的忠武卫都指挥使孙逊代管),命孙逊派兵“护送”元廷使团前来合肥。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红楼芳华,权倾天下 重生2015,高中开始做男神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扫元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