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导演的能力 香江电影新厂牌(5K)(2/2)
“还真是小看袁华导演,以为他年轻...我看他的调度能力不比张一谋那些导演差太多。”
“怎么说都是能在好莱坞立足的,能把老外指挥的团团转,能力自然不会差。”
“看能不能多请他来学校上上课,我们需要这种国际视野的导演。”
“谁不像啊,北电中戏都邀请过,人家说没空啊。”
“星梦不是有三名学生在我们学校吗,多想想办法,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道理还用我教你们吗?”
“是的,院长。”
经过一个小时的排练,袁华让演员休息。
选取志愿者上台试试戏。
响应者甚多。
“哦...我看到你们的胡戈师哥也在,要不给他一个机会?”
得到袁华的招呼,胡戈满脸笑容地上台,当然娜札和热芭逃不过,直接被袁华点菜,
然后隨便点几个凑够数就开始。
胡戈临时饰演大侦探白朗。
在台下看的时候,以为很容易。
但实际亲身出演的时候,不单学生,胡戈也被袁华批评。
点出他走位太过於呆板的问题。
这样的混杂组合磕磕碰碰地演著。
等学生们下台,发现就算在空调这么冷的剧院里,他们的后背衣服全部都湿透。
“什么感觉?”
“不知道啊,脑子一片空白就是按照导演要求去演。”
“你就好咯,有这样的机会。”
“运气,大导演不愧是大导演,爽。”
从九点到十一点,上午的排练结束。
袁华也只答应开放半天,下午就是他们的封闭训练。
院领导邀请袁华一起去饭堂吃个便饭,袁华不过只好一起去,其他演员更是无所谓。
全智贤和小田切让倒是对学校很感兴趣。
饭桌上,院领导笑眯眯地对袁华说道,“袁华导演的能力让我们这些学院派汗顏,就是有没有机会让我们的学生多听听你的教导,给他们传授一些经验教训呢。”
袁华自然没那么容易答应,“还是要看时间安排,美利坚那边我都有部电影要推到明年拍,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没关係,我们可以就袁导你的时间,就算节假日或者周末都无所谓,看看今天学生的积极性就知道。”
“我看看吧,可以的话让我助理联繫你们。”
院长大笑道,“没问题,回头马上和袁导的助理联繫,知道吗?”
“马上办,马上办。”
吃饭过后。
全智贤和小田切让在院领导的热情邀请下去参观。
车上。
“学校领导真热情啊,就差把你绑在学校。”文泳珊想到刚才的画面就忍不住笑了。
“他怕北电和中戏抢了头筹嘛,毕竟我现在也是抢手货。”
文泳珊抿著嘴唇,“香江那边...。
袁华拍了拍她的手,“没事的,骂吧我根本不怕。”
金像奖的风波还没过。
袁华直接说以后再也不参加金像奖,並且让自己的公司投资电影项目表明不会参加金像奖评选的举动。
虽然得到许安华、吴镇羽等人的支持。
但慢慢在媒体上批评袁华的声音越来越多。
无非就是身为香江导演,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举动,尤其接受了星梦投资的项目变相自我封杀金像奖这一行为,更是刺中香江电影人的心。
扬言袁华这样的举动伤害了香江电影的未来,要求封杀袁华。
这些笔桿子骂人是爽。
但相关协会的人员根本不敢说出这样的话。
袁华啊,这两年票房成绩碾压香江各种大导演。
最牛的徐客现在也不是他的对手。
你敢说封杀他?
他的电影大不了就不在香江上映,这几千万票房还真不算什么。
甚至他们还真怕袁华不来。
否则每年香江电影票房排行榜不全被好莱坞占据。
起码袁华的电影是他们的遮羞布。
什么林朝贤、什么谢庭风,威风是威风,但是票房不能打啊,一点战斗力都没有。
而且香江网络上的年轻观眾几乎一片倒支持袁华。
【《打擂台》能拿金像奖最佳电影才系我耻辱】
【支持袁华,搞笑评选规则,我香江包容万千气概去边了,就你分猪肉,获奖有几部电影系能睇】
【有了,把袁华逼走,香江电影也希望都有。搞笑彭昊翔,还讲要我支持纯正香江电影,就?】
【一群蠢货,连我吨想睇也都唔懂,还天天沾沾自喜】
【都系魅,袁华可能都系度偷笑】
【我觉得继续去星梦网站投稿,文创大赛才系香江出路】
市面上的爭论,政府相关部门都看看眼里其实早几年金像奖对两地演员都非常开放,可能因为內地演员连续几年包揽了重要奖项,让主办方感受到压力,从而今年全军覆没。
没有內地电影,少了很多关注度。
庄成不知道是脑抽还是干嘛,想出这种方式对待袁华。
文旅部的领导感嘆,“明明我们香江常常標榜自己是国际性大都市,但电影圈却如此保守,当初金像奖半岛、东瀛电影人都热衷於参加,现在沦落到圈地自萌的无聊把戏还认识不到问题。”
“可能知道问题,但是不想改,虽然袁华看不上,其实能不能拿奖全看谁的朋友多,
这也是袁华的缺点。”
领导恨铁不成钢,“有什么用?如果金像奖能带动香江发展成东西交流的电影交易重要市场,岂不是比这点蝇头小利更重要。现在东南亚的片商,更喜欢半岛电影,以前可是半岛求著我们的电影过去上映的。”
辉煌时期的东方好莱坞,现在的香江电影人何尝不是还沉浸在这种幻想之中。
与此同时,丁建平也在依照袁华的计划同时行动。
梁乐明,代表作《寒战》《赤道》;
陈茂閒,代表作《不日成婚》《破·地狱》;
陈永森,代表作《新扎师妹》《还是觉得你最好》。
三名目前还没走到巔峰的香江电影从业人员被邀请到星梦。
最近袁华和香江电影圈的纷纷扰扰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被邀请过来意味看什么呢?
三人之中以梁乐明资歷最深,但他也只是1972年出生的、
但对比已经冒出头的彭昊翔,他们还在积累中。
“今天邀请三位过来,是受袁华导演的委託。他认为目前香江电影的风气太过於倚老卖老,年轻人少有出头机会。於是想在星梦旗下打造一个更加年轻化、国际化的电影厂牌,如今诚挚邀请三位加入。”
丁承平的发言让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梁乐明试探著问道,“这个所谓的电影厂牌会如何运作呢?”
“以剧本为主导开启一个项目。”
“星梦负责拍摄经费、发行等相关工作,大体运作模式就是这样。”
“对了,如果你们暂时没有灵感,袁华导演在我们公司內部剧本库存了很多大纲创意,你们也可以选择这些大纲来创作。”
袁华不仅要挖香江电影的根,他要另起炉灶,不和你们这些人玩。
老登占著位置不干正事,底层年轻人出头没希望,这样的状况由袁华来改变。
创新能力不足,就让袁华来带他们走半岛电影的道路。
更多类型片,內容向国际接轨。
梁乐明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自己眼中的兴奋。
进入这行业的谁不想当导演。
但是香江电影一年开工的电影就这么多,他们头上还有一大堆人在等著,何时才轮到他们。
现在星梦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虽然可能会得罪那些老前辈,但无疑这个平台更加大和广阔。
“我愿意加入。”梁乐明马上答应。
陈茂閒和陈永森也答应加入项目。
“欢迎三位,相信你们不会后悔今天做出的决定。”
丁承平同样是內心汹涌澎湃,香江这边终於也是动了起来。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敲敲边鼓,搞搞网大这些,他真的要感觉金像奖评委会那帮人,没有他们,老板袁华不知道何时才会真正动真格。
而在合同上籤下名字后的三人,马上就有三本剧本大纲摆在他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