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中下三策(2/2)
你想卢植要是能活著,公孙瓚可以不听其他人的话,但他能不听卢植的话?
根据现存的史料,有种观点认为,公孙瓚和卢植的关係或许没那么好,但这件事具体如何並不清楚。
但无论怎么说,大汉以孝治天下,还是很讲究这个师生关係的,在公孙瓚彻底发癲之前拉住他,或许还是有可能的。
若是幽州铁板一块,袁绍想打贏这种情况下的幽州,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然而这边最大的问题是,公孙瓚搞刘虞可以没心理负担,他们两个本就是不死不休的状態。
但换成刘备的话,刘虞可是大汉的宗正,以皇叔的为人绝对不会这样做,所以略过吧。
然后说上策,上策就简单了。
当前的时间点再过一年,到来年初平四年的时候,就是曹操第一次屠杀徐州的年份。
在平原带足家產后南下,走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夏丘这一条线,若是操作得当,足够收拢到不少的难民和流民。
刘备本身又是带老百姓转移的专家,这一条路上能活下来的老百姓都收了,平原带出来的口粮正好派的上用场。
如果流民太多还有欠缺也不慌,直接去下邳把笮融给干掉,这傢伙大开佛国,是个绝对的富户,最后渡江,此时割据秣陵的是薛礼。
薛礼就是个三流的傢伙,以当时刘备的能力搞定他没有任何难度,之后就是南边的丹阳郡郡治。
当时的丹阳太守吴景,后来的丹阳太守周尚,一位是孙策的舅舅,一位是周瑜的叔父,可別手快了,不然后悔莫及。
拿下整个丹阳郡之后就简单了,吴郡是许贡和严白虎,会稽是王朗,豫章似乎是诸葛玄(不確定),总之江南四郡这边,没有一个算得上硬茬子。
总之一句话,走孙策的路,让两年后孙策无路可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刘繇会在两年后的兴平元年,被封扬州刺史,这件事最好让人给他搅和了,否则的话还是麻烦。
哦对了,明年还会发生太史慈求援的事件,开天眼的话,这件事也同样能利用起来,去孔融那边好好刷一波名声,顺便把管亥那边的黄巾都端走,也是不少人口呢。
但这件事和徐州大屠杀有衝突,到时候怎么做还需要再商量。
入扬州的难度不高,后续处理也不难,毕竟像孙策那种莽夫,带著袁术给的两千人外加部分孙坚的班底,再加吴景周瑜等人的支援,全程用拳头硬打的都打成了。
刘备带著关张等人,做好事先准备从北边南下,应该同样做得到。
以上第一条和第三条在离开的时候,都最好带上河北的老乡们,比如这时候在常山,为兄长去世停留家乡的赵云,还有田豫和牵招。
田豫这个点似乎他母亲身体欠佳,后续估摸著还要守孝,还有家族的问题,估计带不出。牵招和赵云的话,应该是有希望的。
前者和刘备本就是兄弟关係,后者更不用多说。
大致的情况就这样,拿去和人抬槓吧,应该足够了。
记得你欠我一顿饭,回来记得请我吃饭,三斤小龙虾,不得拒绝!
......
陈信笑了笑,我才不是拿去和人抬槓呢。
就和自己想的一样,入扬州这条,有孙策实施过,目前看来確实是最好的。
不过让陈信眼前一亮的是,黄欣琪有一句话没说错,能不能在卢植的身上,稍微动动脑筋?
卢植在史实中,被董卓罢官后选择回到老家,既没有找刘备也没有找公孙瓚。
从在初平三年的时候比较潦倒的死在老家,死的时候更是只有一件单衣,从这点来判断,面对袁绍的招揽多半是没去,否则的话袁绍难道不要面子?
作为前期比较出名的人物,更是在李唐年间入孔庙的人,这结局也太惨了点。
若是能让这位多活两年,或者乾脆来帮一手刘备的话,局面肯定会大有不同!
不过卢植似乎並不是很看好刘备,这件事同样有难度,得好好思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