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孙策和周瑜(1/2)
陈信和黄欣琪再次打开地图,占城应该是在日南郡这个位置,但日南的话,在现在的越南境內。
要真说起来的话,这条路其实並不好走,即便走交州过去,都是遥远无比。其中画地为王,占山为寇之辈不知多少。
现在的时间点有点早,中原士人去交州避难还没有形成大规模,说不定走到太南面的地方,语言都是个问题。
不过要是能走海路的话,那就简单的多了,沿著海岸线走,从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之后,就能顺利的上岸取到种子。
可惜的海船和航海,这都是汉末没有被点亮,甚至都没放到优先的技能栏里的。
陈信决定,下次再互穿的时候,让刘备先去找人打听打听,吴郡的四大世家里,有没有以造船术为长处的。
在这个年代,多少肯定还是有渔民选择出海作业的,再找到这些个渔民,看看能不能有点进展吧。
......
丹阳郡。
周尚拿著刘备的调令,卢植手书,对面则是站著的是简雍。
卢植的手书多是写文人夸讚之语,说庐江周家门风严谨,德善流光,积善余庆,兄友弟恭等等。
又说周尚將丹阳治理的挺好,百姓安居乐业,总之一句话,你的执政理念和咱们很匹配,別犹豫啦,赶紧就投了吧!
刘备的態度很明確,拜他为丹阳太守,所有的一切都不变化。
唯独就是民眾需要在来年开春之后,使用秣陵提供的曲辕犁耕地,当然自行打造也是可以的,秣陵会发放图样。
周尚不解,直犁耕地已经是几千年的传统,这样顛覆老祖宗的做法,是不是有点不合適?
然后简雍拿出隨身的图样,周尚再找来府中的工匠,当场打造一支並下地试验以后,他果断真香了。什么老祖宗的做法,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自此没什么其他的好说了,刘备这边面子里子都给足,也符合周尚对於顶头上司的內心设想。
周尚心服口服,愿意投降。
数日之后,刘备亲自前来,更是让周尚受宠若惊。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刘备竟然著重打听他的侄子周瑜,现在何处及现状如何,则让他有点摸不著头脑。
公瑾虽然聪慧,大部分东西都一点就通,对於音律类的更是擅长且小有名气,但毕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主公你关心这些,似乎就有点奇怪。
刘备的目的性如此强烈,周尚好奇道:“主公莫不是想要徵辟公瑾?”
刘备点头:“確实有这个想法。”
周尚摇头道:“主公有所不知,公瑾和孙文台的长子孙伯符相交莫逆,是总角之好。”
“当年孙文台在征討黄巾之时,公瑾更是邀请伯符的母亲和家人,到周家暂住。伯符喜欢结交他人,公瑾还提供银钱供他支使。”
“可惜好景不长,孙文台死於黄祖之手后,伯符带著家小投奔袁术。现吴郡都尉朱君理,也曾建议他带著家小等人,就留在扬州发展,可惜的是並未被採纳。”
“公瑾与孙伯符相厚,他內心是想著辅佐此人建立一番功业的,主公雄才大略体恤爱民,但若是想得公瑾的话,须得先从孙伯符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