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年计划(1/2)
第104章 三年计划
建业。
江南四郡已经全部拿下,刘备正式改陵为建业,並安排人开始修城池。
眾人也没有意见,虽然以后的定都未必会在这,但这座城市作为龙兴之地,地位肯定不会低,至少也是南方的核心城市。
况且还要大力开发海运的话,建业的地理位置是真心不错的。
毗邻长江边上的船坞,已经正式开动建设,在全套图纸的帮助下,盖伦船总算是开始步入正轨。
作为势力的第一条海船,刘备让他们不用架设武装,其余的风帆等都照抄就是,也不必在船身上开出四方的孔洞,他清楚那名为火炮之物还很遥远。
至於陈信的弩机放船身之建议,汉代的大黄弩不行,体积和重量都超標,乾脆下次再问问,后世可还有什么其他的弩可以考虑?
孙策回来了,还带回来董袭和贺齐。
刘备大喜,这两位怎么说也是陈信记录中留名的,卢植对两人考校一番后,贺齐可以带兵训练,董袭的话稍微差一些,但做个先锋之类的不错,两人的武艺也都是合格的。
在询问两人的意见后,让贺齐和管亥两人共同负责继续“劝导”山越人下山屯由,必要之时可以选择立威。
刚到丹阳的时候和你们好好商量,提供田亩请你们下山,但眼下江南尽平,不是再商量的时候,现在是命令。
董袭则派他去合肥,担任牵招的副手辅助练兵,同时再调关羽回返,厉兵马准备秋后对庐江动兵。
顾雍回庐江去试探了,陆康愿意投降那再好不过,但周瑜告知了个意外的情况。
陆家和周家两家,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已经明爭暗斗十来年。
陆康身为庐江太守多年,手下许多人都是向著他的,这些人大多有身后的家族,並逐渐发展起来。
现在以陆家为首的集团,差不多和原来的地头蛇周家,已经是个並驾齐驱的状態。
陆康作为太守的话,底气会多很多,但若是这太守之位无了,那可就有悬念,即便他持中立態度,背后之人也未必愿意。
这次牵扯到实际的利益,就未必有那么好说话。
刘备对於扬州六郡的底线是,民生文治可由原来的太守继任。诸葛玄,王朗都是这般处理,但军政必须要分离出来,驻军必须由建业派来,两年后若是当地太平,那再看情况决定。
因为要抵御袁术的威胁,庐江不比豫章和会稽武备鬆弛,常年有两万多的士卒且训练有素,周瑜实在是不看好,陆康会愿意无条件投降。
这也就是选择调关羽回来,再招兵训练的原因之一,豫章和会稽都没有什么大力气,如果庐江需要的话,刘备也不介意秀一下肌肉。
至於陆康有个从孙叫陆议的,他在原来的时空里可以在陆康被孙策弄死,陆康宗族死伤大半的情况下,最后还给孙家打一辈子工,这份胸襟和气度,刘备表示能点个讚。
现在的决议就是,秋后动兵,若是陆康愿意商量,关羽去前线驻扎,其余一切不变若是不愿,大家手上见分晓。
现在已经是兴平二年,今年扬州的任务是南边四郡稳定下来,並取得庐江,明年干翻寿春的袁术,拿到最后的九江。配合已经到手的广陵郡,整合防线推进到淮河流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