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互穿之十(2/2)
嗯,还得想个办法,能让这东西好好的流传下去才是。
小心翼翼的把玉璽给放回到原位,最后又小小的摸上一把,陈信这才平復心情。
敲响小锣,孟夫人前来,將他带到前厅。
,今天的人可真不少。
卢植,陈群,郭嘉,鲁肃,周瑜,顾雍,糜竺。
武將这边,许久不见的张飞,还有个不认识的年轻人,估摸著应该是孙策。
果然,卢植介绍后,陈信上前和孙策打个招呼,对於没有得到小霸王称呼的小霸王,他的感官是一般般。
希望他在这个时空里,躲过刺杀后,能有比较璀璨的未来吧。原来的那种死法,实在是太过憋屈。
“那么卢先生,此番可有什么进展?”
卢植笑道:“伯符打下了会稽,其他一切照旧,春耕在即,今年我们会大力的推广靠田法。”
“玄德改陵为建业,並在去年冬天之前,就让丹阳和吴郡的大部分农户,强制他们耙平土地,並铺洒作物之类叶子在上方,你说的这叫保墙来著。”
得知庞统和徐庶来溜达过了,陈信点头道:“这个其实挺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让眾人眼前一亮,卢植顿时想起来,上次刘备带回的那句话。
“陈小兄弟可否告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是何人所言?”
陈信挠挠头,你们怎么会知道这句话的,要是没记错的话,这是朱熹说的吧。
大致將朱熹的事跡和眾人敘述一番,陈信不想评论这位的功过。
存天理灭人慾,还有程朱理学,这是风口上的东西,个人观感不同,而且讲不好就得被骂,还是赶紧略过。
郭嘉打开自己的小本本,这次他学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香。
“陈信,此番想问两个问题,一是盖伦船下水在即,你认为换什么名字比较好,可有建议?”
“二是我们想问问,还有什么比较快的信息传输方法,盛唐时期的那个八百里加急,需要建立在完备的驰道上,咱们还是用不了。”
陈信想了想:“第一个我没什么好建议的,等咱们的第一艘远洋舰下水的时候,我的建议是叫定远,算是我个人的执念吧。”
“第二个的话,除去马跑之外,我能想到的,就是用鸽子,飞鸽传书。”
“但鸽子的培育,我不知道汉末有没有,鸽子在古代称之为飞奴,这段时间的歷史资料不详。”
“有说当年高祖被困白登山,使用飞鸽求援,最终获救。这个野史比较野,个人感觉可信度较低。现在能查到的资料是,在隋唐时期,南方確实是有使用鸽子传信的记录。”
卢植让陈群开始记录:“详细说说,鸽子如何传信?原理是什么?”
陈信道:“我先说下大致的,鸽子传信的原理是认巢特性。”
“也就是说,在建业养大的鸽子,带出去之后无论在何地放生,它们都会往建业的方向回归。
飞鸽传信,用的也就是这个原理。”
“在鸽子的脚上绑上一支小圆竹筒,在里边简单的写上寥寥数语的纸片,放飞之后,鸽子无论多远,都会往著巢穴的方向飞回。”
信鸽的原理並不难,陈信没有养过鸽子,这是天性还是需要后天培育的他不清楚,需要去找认知详情的网友问问。
鲁肃好奇道:“如此说来的话倒也不难,建业养大的鸽子放在笼中后带去襄阳。若是有紧急军情就在襄阳放飞,等到鸽子回来,建业就能收到消息,是这样的意思吧?”
陈信点头:“在不遇到极端情况下,確实如此,但凡事总有意外,这点还请放在心上。”
“卢先生让人去寻找养鸽人,如果真有人在饲养这些生物的话,估摸著多半是在南方,这个时间段的北方,还是稍微冷了些。”
“古代不比现代,能有其他的手段保暖,若是运气好的话,会稽郡內说不定就有养鸽人。”
“我下次回去之后,再去找人寻找详细的养鸽的方法,到时候再来告知。”
“只是用飞鸽传信,每次只能写关键东西,最多不超过二十字,若是携带太重的份量,会影响它的飞行。”
“咱们人类,若是背负太多的东西,也会影响行走的效率,这点可以理解吧?”
卢植让人记下,这才点头道:“没问题,就这样做,养鸽人的寻找我来安排,其他详细的方法就一切有劳。”
孙策眼睁睁的看著这一幕,好吧,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处理的,这还真是有够简单粗暴。
不知道我能不能问问,后世有什么好点的锻铁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