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合肥名场面(2/2)
陈信的话不疾不徐,其实合肥大战没有什么太值得说的东西,没有官渡双方战前的筹谋和对峙,最后惊险的破局。也没有赤壁的合作与僵持,和那打破平衡的东风。
合肥大战说起来就是几句话,张辽带八百敢死之士突击,张辽突围而出,张辽返身相救同僚,
张辽暴走中大杀特杀,东吴军崩溃了。
眾人表情复杂,期待有一场曲折大战,竟然结果就这般平平无奇?这不就是当年项王破釜沉舟的翻版吗?可惜的是,这次是江东士卒作为背景板。
卢植看著孙策:“伯符也也不用勉强,有些人终究是不合適作为统帅的,若是遇到普通的將军或许尚且能拖拖,但当张辽做的確实是足够好,两边差距过大的时候,那就没办法了。”
孙策嘆道:“卢中郎所说,我自然也是知晓的,只是想到他的父兄都做如此榜样,最后江东就是沦为如此境地,有点嗟嘆罢了。”
“在那种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即便是只有五万人,最后能有个万人回到各自的家庭里,就已经很好了,更湟论那些丟弃的物资重和军械,总感觉这仗打完,江东元气大伤。”
孙策旋即又鼓起勇气:“若是当年父亲在此,定然身先士卒,带领眾將,叫他张辽不得衝突而出,早晚死於乱军之內。”
“若是我能在场,凭我手中长枪,胸中所学,定要会会他张文远,看看究竟谁高谁低。”
陈信也是哭笑不得,总感觉孙策这傢伙的好胜心当真是不低,这点真是符合他的人设。
关於江东诸將的武艺如何,后世的评价都是比较难说。
普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江东没有一人能进入当世前十,即便是太史慈,孙策,甘寧,周泰四人,也不过就是堪堪进入第一梯队的门槛。
在陈信看来,孙策和张辽,大概还真就在伯仲之间的样子。
聊完信鸽,说过孙权的战绩,眾人一时间倒也没什么其他太著急的事儿,顾雍眼见其他人不开口,他拱手道。
“陈兄弟,对於现在的占城稻的耕种,我有一些疑问。”
“我还是採取你当初告知主公的,分开田亩的试点方法。你说此稻种耐旱,那么是否需要减少灌溉的次数?”
陈信想了想,这事他还真不是专家,需要回去时候问问万能的网友,只是占城稻在当世虽然是传奇作物,但在后世嘛,实在是连平平无奇都算不上。
感谢袁老爷子。
但有点陈信是肯定的,他开口道:“耐旱的意思是,此种作物在相对缺水的情况下,能保持更好的收成和更久的存活时间,而非是有水的时候也不去灌溉。”
“我的看法是,浇水的频率就和普通稻种一般就行了,或者在某块试验田上稍微做点区別,总之这个还需要你们自行多试验,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说到这,陈信忽然想起来好像n年之前在学农的时候,有听到过需要择种的说法,也就是晒种筛种等操作,年代久远有点记不清了,回去之后这个倒是確实可以好好查查。
如果在种子的阶段就能再做做功课的话,想来提升亩產等作用,还是会更明显的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