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马政(1/2)
第135章 马政
现代,成都。
作为真实的季汉粉,陈信在当初的车祸前,就已经来过数次武侯祠,对这边比不少当地人还要熟悉。
出武侯祠后,两人又去春熙路逛了圈,再去品尝过正宗的麻婆豆腐,黄欣琪这个重口味爱好者吃的美滋滋,最后才回到酒店,已经到华灯初上的时候。
陈信躺在床上,他只觉得浑身酸痛,好久没有那么消耗体力过。话说皇叔用的是我的身子,他难道不觉得难受吗,这就突出个不科学。
这次没有太多什么好復盘的东西,和卢植稍微聊过后,陈信对於未来要开战的马政有点额外的想法。
在这之前就做过功课,南方不好养马的关键问题是,马这种生物,並不是很適合南方。
马不像牛,拥有反芻的功能,能更好的的消化食物。
马並没有反芻功能,吃东西转化率贼差,所以需要的饲料非常之多,几乎是牛吃的两倍,这也是马无夜草不肥的来源。
要知道牛可是能耕地的,而马只能驼人,即便是驼人,还有骤子和驴可以做替代呢,
骤子和驴还能拉磨。
马本身需要相对比较乾燥凉爽的环境,江南也不適合。
而且马因为吃的多,排泄物也巨多,根据平均统计,每匹马每天要產生四十多斤的类便。
关於马粪,有人说可以入肥,有人说酸性过高不能入肥,还有人说需要发酵后才能入肥,也有说要区別对待,比如蔬菜和瓜果等可以用,粮食地里就不行。
对此陈信还得再想办法找人核实,究竟怎么用,別不能用还祸害庄稼,那可就太烦了根据卢植多年的经验,养马匹的支出並不少,如果是精料餵养的战马,那消耗就更大。
现在魔下这两千多,当初公孙瓚搬家前送的,当真是开销不少。
在幽州蓟县北边的时候,公孙瓚当时是採用的放牧,而在扬州显然行不通。光是饲料上,陈群这边每年就得上不少钱。
马在普通草料的情况下,还得添加穀物,比如曾经谈到过的豆粕,那就是好东西。
陈信打开携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找到前次准备好的资料。
明代的马政可以说是歷朝歷代最完备的。
“马政莫详於明,亦莫弊於明”,“国事莫大於戎,军政莫急於马。”
而明代养马分三部曲,分別是官牧,民牧,
官牧就是国家在边疆养马,这点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做的。
民牧,是指以役的方式,替代政府养马,这最早是出自於王安石的“保马法”。民间养马的,按照匹数和上交数,给予相应的政策,比如免税。
互市,以茶叶等中原特產,和外族做交换,这点同样是老祖宗继承下来的。
洪武年间,还没有成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曾经以50万斤茶叶的代价,在西羌换得13800匹马,合计一匹马36斤茶叶。
只能说李景隆这做生意的才能確实不错,有这种手段还带什么兵啊?但要是这位不带兵,那就没朱棣的事了,朱允若是不下台,后面的带明会怎么走,真的不好说。能有永乐好吗?多半是不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