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棉花和印度(1/2)
第142章 和印度
看到刘备苦恼的表情,黄欣琪笑了笑,她只是个资料的搬运员,既然每次能记得十万字內容,
不记白不记。
杭州的茶树,胺基酸含量高,做成绿茶,口感上好;武夷山的茶树,香气物质丰富,做成乌龙茶,芳香四溢;湖南的茶树....等等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每个地区的茶叶都有最適合的加工方法,歷史上的资料,现代的心得,归纳总结后,大致都在这里啦。
陈信和黄欣琪都確信,茶叶这个东西,隨著时间的流逝和推广,那是定然会走入世家大族內的,至於寻常百姓,来日方长吧。
所以皇叔你就辛苦一下吧,再加上《茶经》《大观茶论》,这种比较有內容的书籍,就不用等到后世了。
茶艺大师刘玄德,是不是听起来不错?要是感觉有点彆扭的话,把这称呼让给其他人也是可以的,皇叔你回去看著办就是。
就是感觉有点对不起陆羽,至於赵,呵,那是你的荣幸。
了解完茶叶和相关的知识,刘备记下几种茶树的形状,回去手绘后让人先去寻找。
好在杭州就在吴郡,汉代的名字是钱塘,
“黄姑娘,天气渐凉,我上回发现,你们这衣內的白色絮状物,用以保暖的效用非常之好,此物可有名称?在我那边,又有没有获取和推广的可能性?”
黄欣琪看著刘备所指,她顿时就了解,这边也进入深秋了嘛。陈信现在身上穿的是薄羽绒服,
羽绒这个东西,在汉末搞得起来吗?
现在衣服里的绒,都是经过二次处理的,否则的话有家禽身上的味道。
羽绒就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朵状的绒毛,取下这些绒毛来並不复杂,但这个处理是乾洗还是怎么弄?汉代有可操作的空间吗?
如果搞不乾净的话,带著味道的衣服可太那啥了,感觉有点重口味。
而且在不能大规模饲养鸡鸭鹅的情况下,羽绒似乎不行吧?或者单独供养部分人?但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上呢。
对了,!
黄欣琪顿时想到了,好像不是本地物种,是和占城稻一样的周边物种吗?
仔细查了后发现,具体是什么时候进入內地,爭议还不少,但普遍的结论是,是十六国时期,並在宋中后期,才开始广泛的被推广开来。
而古代中原大陆流行的,是印度种,正儿八经的业洲印度的话还有得救,虽然还是非常之遥远,
陈信的屋里並无衣,黄欣琪和刘备说声稍等,回到自己家拿出冬天穿的老袄来。
当著皇叔的面剪开个口子,取出其中的,给刘备仔细的观看。
刘备当即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了给他看个样品,就拆如此好的衣物,太可惜了。
“黄姑娘,我一直有个好奇,你和陈信都家境优渥吗?如此这般我无法报答,实在是过意不去。”
黄欣琪摆摆手:“陈信的家境本就尚可,他父母过世后,保险的钱外加他本人的意外险,这辈子不乱不得不治之症,基本是足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