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跨海击辽之设想(1/2)
第146章 跨海击辽之设想
还剩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眼见没什么想要说的了,陈信想了想,让人掛出幽州的舆图来。
指著辽东的区域开口道:“卢先生,诸位,你们来看,这是我某个不切实际的设想,咱们看看有没有执行的可能性。”
“现在河北是袁绍刘虞相爭的局面,袁绍早晚对刘虞动手,幽州这边主防御姿態,吕布在代郡,短时间內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公孙瓚所占据的城池为徒河,后世把此地称之为锦州。”
“而若是要从涿郡蓟县那边过去辽东,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坐船入渤海后,沿著海岸线往东,要么就只能走这狭隘的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背靠燕山山脉,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必经之道。”
陈群好奇道:“河北之地名为华北平原?那这东北平原是指辽东之地吗?”
陈信道:“后世认定的华北平原,不光是河北之地,还有河南的部分区域。至於这东北平原,
是指辽东以及辽东东北边很大的一片区域。”
“这边有全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为后世的华夏提供了三成的粮食,同样是煤炭,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眾人皆是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就这关外的土地,能提供给后世的华夏子民三成的粮食?他们可都是知道,后世华夏子民,已经超过十四万万,是他们怎么都无法想像的数字。
对於东北的可开发,陈信是有做过设想的,既然外边的扶余人,能在长春,四平,吉林这块地方好好的活下去,还能留名於歷史,扶余城內还有超过十万的人口。
这些证据足以说明,在这个年代,人类是可以在这片冬天非常寒冷的区域內生活的。
西南边不远的,辽寧,鞍山,本溪等地,在现在都属於辽东境內,更是不少汉人为躲避中原战乱,旅居於此的首选。
只要能生存下去,並在之后把煤炭的科技点给提上日程,多少能对改善北境的生活,会有所帮助。
当然最后的大杀器蜂窝煤和煤炉,以及是否能做到量產,陈信也不是很確定。在他看来,这个应该是需要工业达標后才能造得出,具体怎么样未知。
陈信继续说道:“就在这个位置,昔日明太祖朱元璋,在此铸明长城,扼守此咽喉之地,又因其北边靠山,南边临海,故取名为山海关。”
卢植等人隨著陈信手指的位置看去,皆是眼前一亮,此间的卢植,鲁肃,关羽,都是有战略眼光的,他们顿时就感觉到了,在这个位置起长城的好处。
卢植抚掌道:“这位明太祖別的如何我不知道,但就统兵打仗来说,定然是一把好手。”
鲁肃同样点头:“虽然我们现在不觉得,但千年以后异族猖的年代,確实需要那么一段长城,此人战略眼光当真不俗。”
卢植大致的猜到陈信的想法:“你的意思是,现在伯圭已经扼守住这条通道,自此辽东辽西两边不通。”
郭嘉也反应过来,接过话茬子:“等公瑾那边的海船能稳定之后,先送士卒和將军们去北边,
帮公孙瓚吃掉公孙度,从而独占辽东?”
陈信点头:“確实,两位的反应非常之快,我就是这个想法,你们可以待玄德公回返,再等公瑾航海更为稳定,详细的商量看看是否有可操作性,此事不急。”
鲁肃看著地图:“按照陈兄弟的说法,扼守这辽西走廊后,確实两边再传消息已是不便。就是不知道那燕山山脉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通道可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