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徐庶不归的原因(2/2)
庞统年纪轻轻,心思活络头脑灵活,已经隱约可见日后,作为谋主的才能,確实和郭嘉有几分神似。
徐庶给人的感觉是將年轻时候的游侠风气內敛,通过学习经学等,使自己更为中正平和,一手剑术也颇为出彩。
黄欣琪告知刘备,对於徐庶的问题,可以说是眾多季汉粉丝的遗憾,他若是能在赤壁后选择回归,那歷史走向定然会有所不同。
有徐庶在的话,诸葛亮或者庞统,作为扛鼎的荆州派系,定然可以留下一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蒙能有希望偷袭江陵吗?
至於他为什么不回来,有人认为被魏国的“高官厚禄”给蒙蔽了,也有人认为,他感觉回来之后,有诸葛亮和庞统在的情况下,已经得不到原来那般重用。
对於徐庶的问题,黄欣琪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站在中肯的立场上,她相信徐庶是被迫和无奈的,但以事实来看的话,至少有点对不起他的老母亲。
另外在诸葛亮独自苦撑北伐之时,徐庶和石韜两人还都在魏国出仕,分別官拜御史中丞和典农校尉。
別管官高官低有无实权,但拿著曹家的俸禄安稳度日,那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昔日的诸葛四友,三位在魏国,一位云游天下,確实挺可惜的,也挺讽刺的。
陈信很早就告知过刘备,对於所有核心文武的家眷,都得悉心照料。
虽然不至於像曹操那样,全部强制给人搬到邮城去,但还是要多多上心,避免有人手段齦。
本来这次黄欣琪,是想著和皇叔说说丞相去世后的季汉情况的,既然皇叔想从头看起的话,那就慢慢来吧。
扬州明年不会动兵了,每三个月来一次,还有好多的时间。
临走,刘备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把昭姬的上次那『悲愤诗”给我吧,既然是她的作品,我便给她带回去。”
“这几日先生在整合资料,过完年荆州的那些个天才少年们可能会陆陆续续到来。”
“昭姬家中的藏书和各式孤本,让先生大为讚嘆。”
“等到造纸技术再成熟一些,我就打算在內部先开启第一轮的印刷。”
雕版印刷的雏形,在汉代已经存在。有不少人认为,著名的“曹全碑”就是以最初的拓印而来,而拓印和雕版,基本已经没有多少的技术差距。
雕版印刷的原理,黄欣琪只是稍微和刘备说了说,又看了看古法的视频后,他顿时就明白了。
“皇叔,虽然扬州已经稳定,四大世家也都绑在了你的车上,但书籍这个东西还是要慎重些。
“知识就是人才,人才是世家能传承的根基,扬州四大世家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和颖川那边的派系比,和袁家杨家王家等当世大族比,还是要差了不少。”
“若是书籍铺开的太早太急,引起中原世家的强烈反感的话,那到时候可能会適得其反。”
刘备点头:“这点我自然知晓,在不拿下南部三州的全境前,不会大规模的推广书籍的。”
倒计时走完,黄欣琪还在想,在汉末那个节点,可以稍微稍微发动下群眾的力量吗?若是世家不抑制的话,长远来看还是弊大於利。
还有个问题也是陈信和黄欣琪两人所犹豫的,已方现在內部人员,文武都铺开算,能正儿八经的算“寒门”出身的,可实在是没几人。
特別是文人这边,自卢植开始,陈群,郭嘉,鲁肃,顾雍,周瑜,诸葛瑾,张等人,全是世家出身,只有孙乾,简雍和糜竺三人,家族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显赫,但和寒门依旧毫无关係。
想要抑制世家的力量,待到大局已定的时候,再商议商议怎么做比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