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江夏太守(1/2)
第155章 江夏太守
刘禪闻言,心中猛地一凛!
辛弃疾的忧虑如醍醐灌顶!
他之前只想著如何把豪强“引过去”开发土地,却忽略了这些豪强在交州落地生根后可能带来的长期隱患!
贾似道的策略解决了“移”的问题,却未能解决“治”的难题。
“幼安所虑极是!”刘禪神色凝重,
“此乃百年大计,不可不防!当如何破解?”
辛弃疾眼中闪炼著锐利的光芒,沉声道:“主公,当效法汉武故事,行『推恩析產』之策,嵌入贾仓曹的置换章程之中!”
“推恩析產?”贾似道眼神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关键。
“正是!”辛弃疾解释道,“此策精髓,在於『分其族、弱其势』!
具体而言,当在《交州垦殖令》及后续置换细则中,明文规定:
凡响应置换政策,举族南下交州者,其置换所得之土地,不可由宗族整体持有!
必须依据其族內成年男丁之数量、亲疏,强制进行分割析產!
官府颁发之地契,非一纸总契,而是按析產结果,分別授予族內各房头或重要支系首领!
析產之后,各房头所得土地,在地域上亦需儘量分散安置,避免其毗邻而居,连成一片!”
辛弃疾的生意不急不缓:
“名义上,是朝廷恩典,许其族內各房头皆能分得土地,共享厚利,避免嫡长独占,
此乃『推恩』!
实则,是將其庞大家族拆解为多个规模较小、实力分散的个体!
土地分割,则其势自弱;地域分散,则其力难聚!”
他进一步剖析其妙处:“主公试想,一个拥有千丁、部曲数百的豪族,整体置换南下,可得数万亩乃至十数万亩土地,儼然一方诸侯。
但若將其拆分为十数个甚至数十个小房头,每个房头仅得数千亩土地,丁口部曲分散,且安置之地相隔数十里乃至上百里。
则单个房头之实力,远逊於原族整体,难成气候。
彼此之间,或因析產不均而生嫌隙,或因地域相隔而联络困难。
朝廷只需掌控要害,则这些小地主,便只能仰赖官府庇护,安分经营,再难形成合力对抗中枢!”
贾似道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击节讚嘆:
“妙!妙极!辛將军此策,实乃画龙点晴之笔!
於不动声色间,便化解了未来数十年之大患!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远胜於事后强行削藩!卑职佩服!”
他立刻补充道:
“此策可与卑职的『树標杆』之策完美结合!
主公说服糜家南下时,便可率先在糜氏宗族內推行此『推恩析產”之法!
糜氏乃主公至亲,率先垂范,既显主公至公,又能让其他观望豪强看到一一此乃朝廷定策,非针对某家,且对族內各房头確实有利,阻力会小很多!
待糜家各房头在交州分散安置,各自经营盐產业,日子红火,便是对其他豪强最好的示范与说服!
刘禪心中豁然开朗!
辛弃疾这“推恩析產”之策,如同为贾似道的宏图加上了一道最关键的保险!
不仅解决了“引过去”的问题,更前瞻性地解决了“如何治理”的问题,將潜在的割据风险扼杀於萌芽状態!
他看向辛弃疾的目光充满了激赏:
“幼安此策,深谋远虑,切中要害!实乃安交州、固国本之良方!”
又看向贾似道:
“似道,幼安之策,当融入你『土地置换”章程之核心!
修订后的《交州垦殖令》及置换细则,必须將此“推恩析產”之条,置於显要位置,
详述其法!
糜家之事,便按此议,吾会与舅父言明利害。
此外,交州垦殖司,需增设『析產安置』”之职,专司此务,务必做到公平、透明、分散!”
贾似道与辛弃疾同时躬身:“喏!主公英明!”
引豪强南下,是“移冗赘,实边疆”;
控核心土地,是“固根本,兴工商”;
而推恩析產,则是“分其势,绝后患”!
辛弃疾与贾似道,两人算上这次,也不过是第二次相遇,
没想到在片刻之间,两人就默契的將整个荆州大族算计的乾乾净净。
“好!就依此议!”
刘禪的声音斩钉截铁,
“贾似道,你即刻统筹,修订章程,调配人手!
辛弃疾,你眼光深远,此策既由你提出,析產安置之原则及初期监督,亦由你与似道共同参详!
务必使此百年大计,根基稳固,无有遗患!”
“卑职(末將)领命!”两人齐声应诺。
至於刘禪,他也有要事去做。
如此大计,涉及到整个荆州、交州两地,將来甚至会波及到父亲治下所有土地。
自然要通信给父亲、相父二人,寻得二人支持与同意。
襄阳,左將军府书房內灯火通明。
刘备正与远道而来的蜀中使者张松密谈,案几上铺著张松献上的西川地理图本。
张松言辞恳切,痛陈益州牧刘璋暗弱,难以御敌守土,言外之意殷殷,暗示刘备可图西川。
刘备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波澜起伏,西川天府之国,若能得之,则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便完成了一半!
诸葛亮侍立一旁,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偶尔在关键处点拨一二,引导著话题的走向。
徐庶则凝神细看图本,默记山川险要。
正当室內气氛凝重而微妙之际,亲卫统领陈到手持一封火漆密封的急信悄然入內,低声稟报:“主公,少主自武汉有加急文书呈上。”
刘备被打断思绪,微感不悦,但听闻是阿斗来信,还是接过拆开。
他起初只是隨意瀏览,但越看神色越是专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最后竟忍不住轻轻拍案,脱口赞道:
“好!好一个釜底抽薪、推恩析產!”
他將信递给诸葛亮:“孔明,你也看看。阿斗与幼安、似道所谋,格局不小!”
诸葛亮接过信,快速扫过,
信上详细阐述了荆交驰道贯通后,推行“土地置换”以腾挪荆襄核心土地、充实交州根基的策略,
並重点强调了辛弃疾补充的“推恩析產”之策,以分化南下豪族,杜绝后患。
其思路之縝密,眼光之长远,令诸葛亮眼中也掠过一丝激赏。
“此策环环相扣,阳谋与制衡並用,实乃固本培元、经略南疆的良方。”
诸葛亮頜首,將信又递给好奇的张松和徐庶观看。
张松匆匆看完,心中更是震撼!
他本觉刘禪年少,或赖父荫,未曾想其谋划竟如此老辣深远!
这“推恩析產”一策,直指豪族根本,非大智慧大力不能为!
他对刘备父子的评价,瞬间拔高数筹。
本来,他只不过是从洛阳曹操那里碰壁回来,来襄阳稍作尝试,没想到居然连续得见两代明主。
此刻他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翻涌不息:
“玄德公仁德布於四海,宽厚待人,有高祖遗风,此乃明主之相!
本以为其子年幼,尚需砥礪,未曾想!未曾想这阿斗公子竟如此了得!”
“此子年齿虽稚,胸中丘壑却深不可测!『推恩析產”,四字如刀,直剖膏育!
此非寻常少年能思虑之策,必是洞悉世情、深谱制衡之道的老成谋国之士方能构想!
工“曹操魔下谋臣如云,荀或、郭嘉、程昱皆一时之杰,然其思虑多囿於权术征伐,何曾有人能如阿斗公子般,著眼社稷根基,以阳谋制衡,行此釜底抽薪、润物无声之妙策?
此策一出,看似施恩,实则在不动声色间化巨族为散沙,固国本於无形!
其眼光之长远,手腕之高明,简直令人胆寒!”
“父如昭昭明月,朗照乾坤,子似沉渊潜蛟,暗蕴惊雷!
玄德公得此麟儿,何愁大业不成?
此乃天赐祥瑞於汉室!刘氏气运,此代尽钟於此父子二人矣!”
“可笑那曹孟德,自翊雄才,目中无人,拒我於千里之外。
岂知荆襄之地,竟藏著真龙与幼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