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办报(1/2)
第198章 办报
襄阳格物大学堂的成功开办,造纸与印刷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贾似道“付费生”计划带来的可观收入,確实暂时缓解了刘禪的財政压力。
学宫运转逐渐步入正轨,琅琅读书声取代了昔日的施工嘈杂。
然而,刘禪站在学宫最高的书阁上,眺望著远方,眉头並未完全舒展。
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襄阳,投向了益州的成都、荆州的江陵、交州的番禺、扬州的建业。
他的终极目標,是在父亲治下的四州之地,普遍设立官学,让知识的星光洒遍每一个郡县,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他曾许愿“天下为公,人人如龙”。
这不是说说就能达成的。
曾经父亲地小兵寡,需要依靠世家大族不断输血才能勉强与曹操对峙。
但如今刘备集团坐拥四州之地,魔下带甲十数万!
战將千员,谋臣如雨。
益州、扬州新附,两地世家大族尚未將手伸入朝堂。
荆州世家先是因为投曹而少了大批,又因为自己“土地置换”之策分流交州。
在朝中也无甚势力。
交州更不用说,唯一的世家士家,早被于谦拆分於各地,难以聚集。
而如今刘备核心文武中,能够代表世家的官员,也大多与刘禪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想来不会过分针对他的新策,即便有所怨言,也会摆明车马,当面对峙。
所以。
这个时候,正是他发挥的最好时候。
“区区一个襄阳格物院,即便加上付费生的捐资,又能支撑多久?又能培养多少人才?”
刘禪喃喃自语,
“四州之地,若每郡每县皆设蒙学、预科,所需钱粮、师资、校舍、教材那將是一个天文数字。贾似道筹来的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知道,依靠王府持续输血不现实,北伐才是父亲的心头肉。
依靠豪族“捐资”更非长久之计,且容易授人以柄,形成新的利益输送。
他必须找到一条能自我造血、能源源不断为教育事业注入资金的活水。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必须要有属于格物院、属於教育本身的、稳定而庞大的財源!”
刘禪下定了决心。
他再次召来了刚刚从一场与荆州豪族的討价还价中抽身、略显疲惫却眼神兴奋的贾似道。
“贾先生,付费生之事,你做得很好,解了燃眉之急。”
刘禪先肯定了对方的功劳,隨即话锋一转,
“然,先生可知我最终之志?”
贾似道何等精明,立刻躬身道:
“世子之志,在於四州遍设官学,教化万民,为国育才。下官钦佩不已。”
“既知此志,便当明白,如今所得资財,不过九牛一毛。若要达成此志,需有能支撑四州官学网络的巨利之源。先生精於算计,於生財之道可有长远之策?”
刘禪目光灼灼地看著他。
贾似道沉吟片刻,眼中闪烁著精明的光芒。他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世子,寻常田租、商税,皆已有主,且牵涉甚广,难以挪作专用。若要巨利,需另闢蹊径,
需有“独门生意”。”
贾似道缓缓道,
“昔日世子於武汉创白,於交州制雪盐,皆乃点石成金之手笔。如今,或可再效此法。”
“哦?先生之意,是让格物院也去做工坊生意?”
刘禪挑眉。
“非也非也。”贾似道摇摇头,
“格物院自身不宜直接经营,但格物院有何?
有庞德公、司马徽等名士大家,有即將刊印的万千典籍,更有世子您这块金字招牌!
此皆乃无价之宝!”
他越说越兴奋:“我有一策,或可开源!”
“快讲!”
贾似道捻著並不存在的鬍鬚,眼中精光闪烁,显然早已思虑过此事。
他微微躬身,道:“世子,利器在手,何须他求?
如今白纸虽主要由糜芳將军掌控,优先供给军国大事,然產量想必已在逐步提升。
印刷之术,更是独步天下。
此二者结合,便是点石成金之法!
“哦?先生之意是?”
“卖书!”贾似道斩钉截铁,
“但非直接售卖《五经》《论语》一一此物虽好,寻常百姓买不起,亦未必急切需要。
我等当从他们喜闻乐见之物入手。”
“其一,刊印话本传奇!”
贾似道侃侃而谈,
“市井之间,说书人讲述之《列国志》、《楚汉演绎》乃至前汉演义、神仙志怪故事,流传极广,百姓趋之若鶩。
然皆口耳相传,谬误繁多。
若我等待將其整理润色,刊印成册,其文字通俗,故事精彩,定价无需高昂,薄利多销,必能风靡四州!
百姓得其乐,我等待得其利,更可於话本之中,潜移默化,宣扬忠君爱国、仁孝节义之理!”
“其二,汇编刊行《农桑辑要》、《工匠技巧》等实用书籍!”
贾似道继续道,
此非深奥经典,乃农夫工匠真正所需之知识。
哪怕只是记载一些优秀的耕作经验、新式农具图样、工匠口诀、防治病虫害的土法,必定大受欢迎。
此策不仅能获利,更能切实提升民力,此乃世子『惠及於民』”之体现!”
“其三,仿效《邸报》,刊行《荆州半月谈》!”
贾似道压低了声音,
“內容不必涉及军国机密,可刊登王府发布的政令解读、各地粮食丰收消息、某地县令兴修水利惠及百姓之事跡、乃至孝子贤孙的表彰、抓获盗匪的通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