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清国内部动乱(1/2)
第126章 清国内部动乱
政府获得的东方消息也是晚了几个月,在新年刚过,远在香港的伊朗商人就得知了这个组织宣布反抗清国的消息。
1842年成为自由港后,香港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口港。多间洋行在香港设立,吸引不少华人从事与贸易相关的业务。
“大人,去年我们一共赚了5万6321里亚尔,这是账本。”
纳塞赫奉叔叔的命令前来设立商行开展贸易,此时清国虽然开放,但出售的东西也确实不好卖,强大的自耕农经济让销售举步维艰,加上还有英国的竞争。
“辛苦你了,这一年时间就有这些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再接再厉就好。”
这个名为赛帕的洋行成为伊朗在东方设立的第一家商行,目前经营、烟草、生丝、茶叶等商品的贸易,目前准备去广州设立分行。
“大人,恕我直言。目前赚钱的生意都被英国人掌握着,就算是生丝和茶叶也只能赚他们的零头,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占的优势。”
这让纳塞赫好奇,目前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去哪争取利益?
“那你说,我们该去哪呢?”
“大人,我们可以在上海开设分行,那里可以接触到更多机会。”
刘长庆是最早学习波斯语的华人之一,西贡条约后,他被派到香港帮助纳塞赫建立商行,同时也正式聘请他为商行经理。负责伊朗的贸易扩张。
“目前来看,除了上海,福建也可以让商行进行贸易。特别是打狗地区,其他国家也没有进入这里,我们可以在这里先发制人。”
刘长庆说的很有道理,目前的竞争还不算太多,可以去清国其他地方碰碰运气,但入手晚了,那就真后悔了。
赛帕商行借鉴前辈怡和洋行的经验,雇佣熟悉清国内地的华人为买办,负责销售和采购。因为清国刚刚打开国门,这个时候只要是愿意做生意的基本都能发财。
而伊朗的印度支那地方也基本稳定下来,加上保护国,伊朗一共控制了将近300万人口。总督一开始就是重用华人,提升高人地位,拉拢越南人的政策。当地民众已经接受了改朝换代,接下来就是从他们这里弄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