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新的开始(2/2)
之所以用军队而不是外交是因为经过多次的交涉,这些中亚国度还处于中世纪时期,对于现在的外交条约没有一点遵守,就算是伊朗签订的友好条约也是任意违反。这不,希瓦的可汗直接赖账不还钱,正好给了伊朗出兵借口。
但要想出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马什哈德出发,要穿过沙漠,还要面临缺水风险。因此这支远征军人数不会过多。
“我们可以派遣3000人的军队前往,不过需要进行充足的物资储备。”
在干旱的中亚行军,水、骆驼、向导这些是缺一不可。而除了中亚,远东和东非也需要派遣军队。
东非的探险队已经深入内陆,发现一系列部落后马上宣布这是伊朗的土地。不过需要军队前来驻扎,不然会被其他国家抢走。用的也不多,五千就够了。
至于远东,则要1.4万人。根据巴赫拉姆的情报,由于将柬埔寨收入保护国的消息让暹罗很不爽,国王准备出兵惩戒一下。而且南越国王也准备出兵,之前谈判的阮知方成为南析经略使,这几年努力打造军队,看来是要一口气解决这里啊。
目前殖民地军队除了拥有私人军团2000人,还有从柬埔寨招募的两万人,这些人平时当个气氛组还行,要是真打起来,心里还真没底。
所以需要从本土召集军队,还要将军舰开到他们家门口去威慑一下。这些都需要政府去钱,而且未来军费可能还要保持现状。
纳赛尔丁也不急,现在需要好好庆祝一下。他们刚刚赢得战争,自然要好好显摆。
全国各地都有游行庆祝的,就连那些教士也在其中。他们也不说什么了,只要沙阿能够带领他们获得胜利,他怎么做都行。
在庆祝的同时,对新领土的治理也紧锣密鼓的进行。由于当地的俄国人大部分跑了,因此没有多少反对即将,格鲁吉亚正教会表示支持沙阿。为了安心特意将正教会总部搬迁到德黑兰。允许教会在首都拥有一家教堂,同时重新设立牧首一职,而任命权掌握在沙阿的手中。
伊朗士兵在当地的驻扎不仅提振经济,还改变着当地的文化。将近十万名退伍军人和家属在当地生活,他们带来的文化势必会影响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地区。
南高加索地区资源丰富,不仅有石油、煤、铜等矿产也不少,而且当地的森林和水资源也是相当丰富。同时拥有黑海出海口,对欧洲的出口航程可以缩短一半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伊朗推动多瑙河两公国合并的原因,因为这样就可以深入欧洲内陆了。
伊朗铁路公司规划了铁路路线后就开始建设,当地失业率降低的很快,大量工人开始修复战争带来的损伤。并且成长起来的伊朗工厂主开始在北方进行投资,政府给了两年免税三年半税的优惠,看来是准备让这里变成伊朗重要的经济中心。
查资料,发现历史上主角有个外号:宇宙枢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