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对俄国的政策调整(2/2)
所以我的意见是,继续在北方给予俄国压力,让他们不敢在远东放开了打。同时将浩罕和布哈拉纳入我国保护,这样可以避免俄国利用他们袭扰我国。”
佩泽什基安从另一个方向上解决问题,他们没必要大老远的去远东,只需要在家门口制造一些危机就行。比起或有或无的远东,莫斯科和乌克兰才是俄国的统治重心。
“但如果真的这样,那我们在远东的利益谁保护,是指望这个不放一枪就投降的清国,还是其他两个?”
远东也是烂泥扶不上墙,哪怕抵抗抵抗呢,就这么轻轻松松割地,这要是在伊朗,直接是把伊斯法罕以北的伊朗土地割让出去,还包括首都德黑兰。
“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英国、法国、美国和荷兰已经明确表示会组建同盟来让远东进入更文明的形态。”
这个方案已经说过了无数遍,除了清国,其他两个国家都没有和俄国一战的能力,他们的归宿就是成为商品倾销地。他们不是想找殖民地吗,那伊朗就帮他们找。宁愿让他们都加入也不要让俄国独吞。
“既然是这样,我无话可说,但如果其他国家和俄国达成交易,那对我国是真的灭顶之灾。”
萨拉米最后还不忘说一下俄国和欧美是一个圈子,他们这些人再怎么向欧洲问好,也因为宗教信仰等问题融不到这个欧洲圈子。
既然融不进去,那就不要硬来。不然多没劲,费了那么多力气,却获得了不匹配的利益。
这个想法不是沙阿开启的,而是从乌里玛开始的。因为在伊朗的英国人一股高高在上的气质,让当地民众很不舒服。加上前往欧洲的伊朗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一股整合新月教派的风气开始蔓延。
和效仿英国学习君主立宪的自由主义不同,这股思想反对全盘向欧洲学习,但不限制伊朗的对外交流。他们认为在这片土地上,古兰经和沙阿是唯一能将各个地方的人团结起来的纽带。奥斯曼苏丹已经放弃自己在这里的领导地位,应该让伊朗取而代之。
因为教育的兴盛,有不少人挖掘出伊朗的历史。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如今只剩下这点地方,好歹也是为世界文化和物理交流做出贡献的国家,就剩下这点地方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样的思想已经蔓延到军队和政府里,特别是得到晋升的军官和在政府工作的公务员。没有沙阿推动的军政变革他们进不到这个由贵族垄断的地方,因此沙阿的恩情就像古兰经,是必须记住的。
“如果我们能有俄国的土地、法国的人口、普鲁士的军队、英国的富饶,那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与我们开战。可惜,现在没有。”
“正是因为现在没有,所以才要开始恢复。如果我们吞并奥斯曼和埃及,我们就能在世界上不怕英法的进攻。”
军队乐观估计,这次对奥斯曼对战他们可以一路打到叙利亚地区,将奥斯曼土地一分为二。到时候苏丹肯定会投降,不仅是美索不达米亚,其他地方他们都会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