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巴格达条约(2/2)
“赔款问题,能不能减少一点。”
“不行”
“还可以谈嘛”
雷希德帕夏此时已经放弃在领土问题和伊朗扯皮,就希望在赔款上争夺利益。
“恕我直言阁下,如果,今天失败的是我国,那么你们的条件恐怕比这个更严重。”
阿米尔点出关键,那就是这个情况下战败国争夺利益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他背后有其他国家支持,或者是说战场上突然来个惊天反转。不然,他们只能接受。
“签字吧,至少现在还可以接受。如果你做不了主,那沙阿会亲自带着条约前往贵国首都,和你们的苏丹谈判。”
这直接带上威胁的味道,让雷希德帕夏不得不抓紧时间完成。在离开首都时,他就得到苏丹的意思,土地是保不住了,尽量在其他地方避免奥斯曼遭受更多伤害。
“那么,关于巴尔干问题,希望贵国不要插手。”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谈判转移到西部问题,雷希德帕夏用脚想也知道巴尔干的情况离不开伊朗的推波助澜,他只能请求伊朗在拿到自己想要的后不要插手西部问题。
“您这是说的什么,我国在这里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怎么会有余力去其他地方?”
阿米尔对巴尔干也没有多大兴趣,而且之前说的让保加利亚半独立看着可能性太小。因为奥斯曼还是能打过他们的,而且现在伊朗的任务是经营新的领土,所以巴尔干问题是能甩就甩。
“既然如此,那为了和平,我也不得不牺牲了。”
雷希德帕夏用笔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次谈判仅历时5小时,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在赔款上用实物抵债500万里亚尔。这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1858年10月30日,伊朗和奥斯曼在巴格达签署巴格达条约。正式将幼发拉底河—通杰利一线以东地区割让给伊朗,同时赔款6500万里亚尔,分8次在7年内交清,第1次赔款交清后,余款按年加5%的利息。
此外还有诸多通商、人员往来的便利都在条约中写明。从2月27日开始到现在,这场战争总共历时8个月零三天。而对中东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
伊朗在三国争霸中彻底占了上风,埃及和奥斯曼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伊朗做到了。而且没有召来欧洲的干涉,或以利益许诺,或者相互利用,保证了自身安全的同时逼迫对方尽快签订和约。
和约签订后,雷希德就离开了巴格达。他还要让苏丹批准这个条约。而阿米尔也向正在大不里士的沙阿传递了和约的消息,伊朗终于在百年后赢了奥斯曼。而且还是彻底赢了。
虽然没有到达地中海,但条约规定,伊朗在叙利亚、塞浦路斯、耶路撒冷和麦加也门拥有特殊利益。伊朗商人可以在这些地方畅通无阻,什叶派教士也能在当地传教,修建清真寺,这对什叶派教士来说简直是天堂。
对于两国来说,这场战争标志着伊朗模式的成功和奥斯曼模式的失败。在重视工业和军队的伊朗面前,不重视工业发展而只顾法律层面的奥斯曼自然不是对手。两国在工业上的实力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只能是伊朗,这估计能让奥斯曼的那些学者掀起更多的风潮扰乱这个国家,这也是伊朗愿意看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