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圣彼得堡(三)(2/2)
纳赛尔丁离开了俄国,双方已经定下来要在德黑兰讨论河中情况。那他自然是要回去准备的。
“沙阿,俄国就是仗着他们人多,可实际上他们的工业甚至比不上我国。到处都是破旧的机器,尽管已经废除的奴隶制,但地主仍然抵抗政令,死活不放人。而且那些农民也是没有钱付赎金,看样子还得为他们打工。”
阿卜杜拉经过这几天的考察,得出这个结论。俄国目前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基础设施,想要发展工业没有国外资本根本不行,看样子沙皇只能满世界的找钱,恐怕伊朗也能进去投资。
他接着说道:“沙阿,俄国就是仗着他们人多,可实际上他们的工业甚至比不上我国。”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他们的工厂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连最基本的纺织机械都要从英国进口。”
纳赛尔丁微微点头,但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份协议上。阿卜杜拉的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俄国的工业确实落后于西欧,但俄国的体量和军事力量,依然是伊朗难以企及的。
“你说得对,但我们不能低估俄国人的野心。”纳赛尔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冷静,“他们在中亚的扩张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多的行动,河中地区就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说到这个,阿卜杜拉马上提出,必须要掌控锡尔河这一重要的河流。以河为边界对伊朗的未来可能有些不利影响。
纳赛尔丁听到阿卜杜拉提到锡尔河,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再次落在中亚的小型地图上。锡尔河蜿蜒流淌,穿过中亚的广袤草原,最终注入咸海。这条河流不仅是中亚地区的重要水源,更是连接波斯与河中地区的战略要道。
“锡尔河……”纳赛尔丁低声重复了一遍,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河流,“你说得对,阿卜杜拉。如果以锡尔河为边界,我们的未来确实会受制于人。”
阿卜杜拉见沙阿认同自己的观点,立刻继续说道:“沙阿,锡尔河不仅是水源,更是交通要道。如果我们失去对锡尔河的控制,俄国人就可以轻易地切断我们与哈萨克地区的联系。”
纳赛尔丁点了点头。他知道,阿卜杜拉的话并非危言耸听。锡尔河不仅是地理上的屏障,更是伊朗未来的生命线。如果失去这条河流,伊朗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等回到德黑兰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纳赛尔丁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我们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确保在锡尔河问题上不落下风。”
阿卜杜拉郑重地点头:“是,沙阿。我会和大维齐尔说好。”
纳赛尔丁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锡尔河奔腾的河水。他知道,这条河流不仅是伊朗的屏障,更是伊朗未来的希望。而他,必须竭尽全力,为国家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