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城市化(1/2)
第296章 城市化
随着伊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阶段。这一时期,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伊朗的地理景观,还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和民众的生活方式。
作为伊朗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德黑兰在1850年后迅速扩张。城市边界向四周延伸,新建的街道和建筑取代了传统的泥砖房。政府机关、外国使馆和商业机构的集中使德黑兰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市内部修建了宽阔的街道和桥梁,连接了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德黑兰的中央大街成为城市的标志性道路。
德黑兰北部靠近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区域逐渐发展成为富人区和外交区。这里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吸引了外国使馆、富商和高级官员的居住。南部地区因靠近铁路和主要交通干线,成为工业区和工人聚居区。工厂、仓库和工人住宅在这里密集分布。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阶层的分化,商人、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职业群体的崛起形成了城市中产阶级,他们居住在市中心和北部的高档住宅区,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剧院、咖啡馆和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尽管德黑兰发展很快,但最发达的城市不是他,而是位于西部的大不里士。
随着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大不里士的城市边界向四周扩展,特别是向东部的山区和西部的平原延伸。新建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使城市规模显著扩大。短短几年,大不里士的人口增加到30万人。
大不里士因其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土耳其、俄罗斯和中亚的商人、工匠和学者,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氛围。大不里士大学成为西北地区的教育中心,吸引了大量学生。同时,城市的艺术和文学创作也蓬勃发展。
大不里士的巴扎是伊朗与欧洲、俄罗斯贸易的核心,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地毯、干果和纺织品。南高加索的回归为当地的贸易提供了市场和新的出口。
伊斯法罕和设拉子也是发展比较快的城市,一个是曾经的伊朗首都,一个是南部的经济中心。都因为伊朗工业的发展而复兴。
伊斯法罕的地毯、陶瓷和金属工艺品享誉世界,手工业的复兴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而随着教育机构的建立和文化活动的兴起,设拉子成为南部地区的文化中心。
这些城市的扩张和现代化不仅推动了伊朗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伊朗变得更加有活力,已经完全摆脱过去的状态。
城市化进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纳赛尔丁对经济、教育、交通的投入是伊朗前进的重要推力。伊朗人都感谢他。
——————————
“阿卜杜拉阁下,我国对贵国民众在我国领土南部地区传教建设感到震惊,曼努埃尔总统想要知道这是不是贵国的意思。”
智利大使加里奇向阿卜杜拉说明智利的要求,希望他们彻底退出阿劳卡尼亚。
可能智利知道直接要求他们彻底退出有些太异想天开,所以他们还加上了一系列条件,包括对伊朗商品只征收5%的关税、对出口到伊朗的矿石给予优惠。欢迎伊朗前来智利投资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