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各国的态度(2/2)
法国对于新法兰西的重视超过了阿尔及利亚,拿破仑三世将不少土地分封给了波拿巴派。在那片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封了上百个贵族。加州最肥沃的土地,被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家族占有。
在这之后就是移民,法国人从阿尔及利亚移民到新法兰西。还有魁北克的不少人也前往加利福利亚。当地人口达到了80万,但还是不够。准备再移民100万人过去。
“也对,目前来看,没有几个月根本谈不下来。伊朗也不是软的,和奥斯曼不同,他们可不会马上投降。
接下来嘛,对新法兰西的5000万投资规划做的如何了。”
“陛下,一切准备就绪。”
“告诉加利福尼亚总督,”皇帝转身对殖民大臣说,“明年圣诞节前,我要看到海峡升起和巴黎圣母院一样高的青铜雕像——就命名为'波拿巴之光'!”
法国这样,普鲁士的态度则显得微妙起来。已经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下送来的文件,虽然他对马来亚危机没有兴趣,但这也不枉成为一个可以拉拢英国的筹码,防止他们在对奥地利战争中站队。
是的,在对丹麦战争后,俾斯麦开始想着对奥地利发动战争。既然选择了小德意志,那么奥地利这个最大隐患必须清除。
而俾斯麦要做的,就是让普鲁士和奥地利一对一的打,其他欧洲国家保持中立。
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肯定不会帮助,法国也已经外交安抚,承诺他会获得比利时。现在就差英国了。
俾斯麦的雪茄烟雾在书房缭绕。他正在口述一封密信:
“致伦敦外交部:普鲁士愿意在马来亚问题上保持'善意中立',前提是贵国在即将到来的德意志内部事务中采取同样立场”
秘书迟疑道:“首相,这样露骨的交易.”
“英国人现在比我们更需要盟友,”俾斯麦冷笑,“他们正被波斯人搞得焦头烂额呢。”
虽然俾斯麦不清楚英国人的想法,但他们肯定希望能有更多国家支持。普鲁士这时候雪中送炭,想来他们一定很感动。
不过,普鲁士也得平衡和伊朗的关系。虽然伊朗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很好,但毕竟距离远,要是速战速决对方也反应不过来。而从长远看,伊朗是普鲁士的重要贸易国,双方的贸易快速上涨。特别是伊朗的煤油,是当地容克和资产阶级的重要生活用品。
“再给德黑兰发电报,普鲁士支持伊朗在马来亚的正当权益,希望双方能够和平解决问题。”
至于那个最重要的俄国,自然是支持英国的。毕竟两个敌人,一个远在天边,一个近在眼前,亚历山大二世还是分的清楚的。
英国和伊朗同意在维也纳进行和谈,荷兰也表示同意,但他只是个凑热闹的,具体还得是看其他两国谈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