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萌芽(2/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苗头开始显现,石油、内燃机、电力将会成为新的增长点。不下死手发展怎么能行呢?
——————————
工业博览会带给伊朗巨大的收益,同样的也带给巴格达这座城市巨大的收获。
雄伟、壮丽的城墙、宽广、平坦的水泥、碎石官道、繁华、热闹的街市,巴格达任意一角显露的景象,无不向外传递着这个城市的生机和希望。
随着伊朗政府宣布迁都,不少商人闻风而动。费不菲的积蓄,向着猜的的方向赶去,想要成为首都的常住居民。预计人口很快就会突破50万。
而向南看,巴士拉和科威特城的港口正在迎接络绎不绝的商船。作为波斯湾的重要港口,来自各地的商品会在这里出口,同时进口东方的产品,经过铁路运送到西方。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和工业革命兴起,这使得人们对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增。巴士拉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贸易中心之一,其主要交易商品包括粮食、香料、丝绸和货币等。
到了1820年,巴士拉贸易非常活跃,这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全球贸易需求的增长。这些因素为巴士拉带来了繁荣和发展,并对中东地区和跨大陆贸易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巴士拉贸易的发展是一个迅速扩张和多元化的过程,商品种类繁多。
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新的航路和贸易中心产生了,比如,因为好望角航线的开通,欧洲商人能够直接航行到印度洋和亚洲,这使得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贸易中心逐渐转移,降低了巴士拉作为贸易中心的重要性。底格里斯河与巴士拉港的淤塞问题愈发严重,致使船只难以出入,加之河道长期未得到维护清理,导致船只无法顺利通航,对当时的贸易造成诸多不便。
在伊朗征服这里后,马上开始投入资金来发展。当地进入了大建设时代。当地的商人也趁机投入资金,建设工厂。铁路的建成、河道的疏通再次让巴士拉绽放自己的光彩。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一千年后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繁荣。如果说里海沿岸是伊朗的山东,那么美索不达米亚就是伊朗的江南。全国的人口经济集中之地。
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征,巴格达、巴士拉和纳杰夫分别成为政治中心、贸易中心和宗教中心。和巴格达一样,巴士拉的人口也达到了20万,纳杰夫14万。科威特城突破1万,宰赫兰达到17万。这些城市全部用铁路串联,人员的流动相当活跃。
随着政府对当地的大投入结束,当地的经济效益很快显现出来。游牧的阿拉伯人定居在城市或者郊区,因为他们发现,比起飘忽不定的放牧,还是在城市工作更好。子女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的食品价格也更低。
有了一个新政府也不是坏事,以前总是打打杀杀,现在都是聚会和娱乐。他们的刀放在家里,但不用担心敌人找上门来。当地的警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交换,他们的语言和信仰向伊朗靠拢,原本他们坚守的随着几次战争和伊朗夺取麦加而崩塌。这个世界终究是以强者为尊,既然奥斯曼都能用武力夺走哈里发的头衔,那么伊朗为什么不能。而且伊朗显然比另外两个国家发展要好,没有比生活在伊朗更幸福的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