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196:《绝代双骄》(1/2)
第198章 196:《绝代双骄》
十一月的京城,秋风已带上了凛冽的哨音,卷起北影厂大院最后几片顽固的梧桐叶,打着旋儿砸在窗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电影节结束的第二天,王盛便返回了国内,准备《当幸福来敲门》的试映会。
十一月十日,《当幸福来敲门》试映会在北影厂礼堂举行。
试映会在一片融洽且充满信心的氛围中结束。
送走各位代表后,王盛立刻安排制片主任,将《当幸福来敲门》的成片送往电影局进行最终审查。
以这部片子的题材内容和其附带的影响力,过审只是走个流程,无人担心。
忙完试映和送审这两桩紧要事,王盛仿佛一下子从高速旋转的陀螺变成了闲散的垂钓客。
十一月剩下的日子,他陡然进入了一种颇为“咸鱼”的状态。
不再需要天天泡在剪辑车间盯着《当幸福来敲门》的后期,东京的奖项尘埃落定,《四大名捕》的二轮销售有蔡怡浓和李囯立操持,《十七岁的单车》已按部就班上映,高媛媛和范小胖在银屏的初次亮相,虽然没有像张伯芝那样,红遍大江南北,但也被一些观众注意到了,《虹猫蓝兔三千问》等项目也各有负责人……
他这位总舵主,忽然间发现,需要他即刻拍板、亲力亲为的事情,竟然一下子少了许多。
于是,他的日常变成了:
上午睡到自然醒,慢悠悠晃到北影厂办公室,处理一下积累的日常文件,听一下各项目组的例行汇报;下午要么去北电管理系点个卯,听两节对他来说已然有些“复古”的理论课,要么就窝在家里,看看电影录像带;晚上要么和李晓冉打打友谊赛,要么和短暂回京工作的张伯芝打打友谊赛,应酬很少。
北影厂未来是被吞并,还是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已经和王盛没多大关系了。
他这两年多的时间,靠着北影厂发家致富不假,但也为北影厂补足了现金流,以及可持续售卖的片库,职工们的出路也都解决了,不会再像被中影吞并后,被扔到外包公司性质的艺术创作中心,苦哈哈找饭辙。
这么短的时间,趁着时代大势做到这一步,不说尽全力,也问心无愧的努力过了。
这种久违的松弛感,让王盛颇有些惬意。
当然,这种“咸鱼”状态是相对的,大脑的某个区域,依旧在时刻接收和处理着来自各方的情报,只是不再需要他事必躬亲。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
王盛正半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翻看着最新一期的《中国电影市场》杂志,手边放着一杯氤氲着热气的龙井。
《中国电影市场》杂志是由中影公司主办,总局主管,于1951年创刊,国家级期刊,国内唯一的电影经济类期刊,聚焦产业经济、市场动态和政策研究。
这一期的杂志,上面所刊登的文章,都在为中影公司整合北影厂等单位造势。
让人看的有些昏昏欲睡。
敲门声轻轻响起。
“进。”
门被推开,一身干练职业套裙的蔡怡浓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京港爱情线》、《四大名捕》的接连成功,加之捧出了张伯芝这个现象级偶像,蔡怡浓越发显得精明强干,气场十足。
“王总,没打扰您休息吧?”蔡怡浓笑着问道,语气熟稔。
“没事,闲着。”
王盛坐直了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蔡总。看你这表情,是有好事?”
蔡怡浓依言坐下,将文件夹放在膝上,开口道:“确实是件事,来找您汇报一下。宝岛那边,正隆国际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昨天找到了我,我和宝岛那边的影视公司有过合作。”
“正隆国际?”王盛疑惑的挑了挑眉,示意蔡怡浓继续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