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200:《当幸福来敲门》(下)(1/2)
第202章 200:《当幸福来敲门》(下)
马国庆坐在黑暗中,感觉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银幕上陈建国蹬着三轮车在雨夜里狂奔,只为追赶一个可能带来实习机会的证券公司经理,结果在泥泞中摔倒在地,丢失了一只廉价的塑料鞋,他挣扎着爬起来,赤着一只脚,一瘸一拐地继续追,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这一幕,让马国庆想起了自己刚来京城时,在工地受伤,没钱去医院,只能硬扛着的日子。
陈建国父子最后的栖身之所,是街道办设立的“下岗职工临时救助站”。
这里挤满了形形色色、和他一样被时代抛下的人。
绝望、麻木、争吵是这里的常态。
陈建国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他依旧保持着看书的习惯,在嘈杂的环境中,就着昏暗的灯光,啃着那本《英汉大词典》和手绘的股市笔记。
他帮救助站管理员修理坏掉的收音机、电风扇,换取一点点额外的食物或是一个相对安稳的床位。
这是他仅存的、属于技术工人的尊严和换取微薄资源的方式。
第三幕:转机(1997年秋)
转机终于出现。
陈建国凭借在救助站里依然坚持自学积累的金融知识,以及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通过了一家证券公司的初试,获得了一个为期六个月、没有薪水的实习机会。
经理(由一位老戏骨客串)面无表情地告诉他:“二十个人,最后只留一个。”
没有薪水,意味着他必须白天在证券公司拼命表现,学习各种繁琐的业务,忍受同事若有若无的轻视和老客户的刁难;下午五点下班后,他必须立刻冲出去,蹬上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穿梭拉活,赚取父子俩当晚的饭钱和第二天的基本开销;晚上,他还要赶在救助站关门之前回去,抢到一个能睡觉的床位。
影片用快速剪辑的蒙太奇,展现了陈建国如同陀螺般旋转的每一天:在证券公司穿着唯一一件不合身的旧西装,谦卑而努力;在街头蹬着三轮,汗流浃背地与同行抢客、躲避交警;在救助站拥挤的床位前,就着走廊灯光继续学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轻轻叫醒儿子,把他寄托给救助站旁边一位好心的、同样落魄的老太太照看……
时间一天天过去,实习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陈建国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偶尔闪现的对市场波动的直觉判断,勉强留在了队伍里。
但他疲惫的身影、以及那辆停在证券公司后巷破旧的三轮车,都让他成为其他光鲜实习生背后议论和嘲笑的对象。
高潮在决定去留的那一天到来。
前一天晚上,因为蹬三轮送一个突发急症的老人去医院,他错过了末班公交车,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偏远的救助站,整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安顿好儿子,他拼命赶往公司,却又因为交通堵塞而迟到。
当他浑身汗湿、头发凌乱、穿着那件在蹬三轮时被刮了个口子的旧西装,一只脚上的皮鞋还沾着泥点,狼狈不堪地冲进会议室时,所有的实习生和那位严肃的经理都已经就座。
经理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陈建国!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这里是证券公司,不是劳务市场!你告诉我,你凭什么觉得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凭什么在二十个人里留下你?”
镜头对准了葛尤的脸。
那是一张写满了疲惫、窘迫、但眼神深处却有不甘火焰在燃烧的脸。
他张了张嘴,想解释,却发现任何语言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