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君心父心(1/2)
中军。
阔可敌正我从回到大营开始,四周就围满了人。
南院大將军阿多曼青被阔可敌珈逻以汗皇剑一剑斩了之后,这边的三十万南院大军就变得群龙无首。
阔可敌正我的归来,对於大部分南院將军来说就是主心骨回来了。
对於少部分知道阿多曼青曾和珈逻暗中往来的將军来说,他们虽难免惴惴不安但也只能暂时忍著。
珈逻现在的举动他们看不懂,可他们又无力左右时局。
按照之前计划,珈逻会到南院大营来但不会是和汗皇一起来。
汗皇在计划中,此时应该已经死在了执子山才对。
现在珈逻竟然以一副忠臣良辅的姿態站在汗皇身边,这局势变化之快让人根本就理解不了。
此时阔可敌正我的脸色稍稍好了些,因为伤口他自己做了简单处理。
他不敢在眾人面前露出一点受伤的表现之前一直强撑著,刚才藉故去茅厕自己敷了些药又包扎了一下。
此前他在和大寧皇帝李叱在执子山会面的时候没穿甲冑,是在那套华美尊贵的锦衣之內套了一件软甲。
现在为了不让人看到伤势,他看向珈逻:“为我穿甲。”
珈逻当然马上就理解了父亲心意,亲手为他父亲將甲冑穿戴好。
在勒紧袢甲絛的时候,她看到父亲的眉头忍不住皱了皱。
伤口在肋部,而且伤口极大,大寧二皇子李隆期掷出的那一槊,力量恐怖至极而且蕴含內劲。
“诸位。”
因为甲冑勒的有些紧反而让伤口感觉好了些的阔可敌正我迈步上前。
“李叱兵力虽少於黑武,但现在已占优势,他四面衝击我南院大军,试图儘快突破,看起来气势如虹,实则也是无奈之举。”
他扫视著这群之前还对他虎视眈眈的將军们。
“寧军兵少不敢久战,他们唯一的胜算就是在我大军尚未完全集结时候突破中军,將我南院兵马切割分离。”
“你们都是领兵多年的將军,不用我说其实也都能看出局势如何,你们心中都很清楚这一战我们应该怎么打。”
他说完这句话后缓步往回走,在原本属於阿多曼青的那张中军帅椅上坐下。
“寧军只能求快,不计代价的求快。”
阔可敌正我道:“那就让他们来攻,诸军不要乱了阵脚,我自在中军坐镇,在最高处重新立起汗皇大纛,让诸军皆能看到汗皇在此。”
“一可安定军心鼓舞士气,二是要给寧人一个目標,南院还有三十万大军,另外的二十万兵马纵有损失也不过十之二三罢了,稍后知我所在必然前来。”
“只要半日之內寧军不能攻至中军,其士气必然衰落,只要一日之內寧军不能攻至中军,其军心必乱。”
“如今寧军一鼓作气是因有寧帝李叱在军阵之中,而南院兵马此前不知我来所以军心难免浮动。”
“所以......综合敌情与南院大营情况,我將做部署。”
阔可敌正我的手在座椅扶手上啪的拍了一下。
在这大帐之內的所有將军们骤然站直了身子。
“左右两军。”
“在!”
“两位大將军回到自己军中,务必不可使寧国左右冲阵的两支队伍轻易杀到中军,一个时辰可退三里,意在诱敌,不可让寧军突入,也不可让寧军退走,敌进则缓退,敌走则追杀。”
“你们两个记住,此战成败在於你们能不能將寧军左右两军拖住,大胜之后,你们两个皆封国公。”
“是!”
“前军將军何在?”
“在!”
“你军中尚有多少兵力?”
“陛下,前军四万损失不大。”
阔可敌正我点了点头:“我记得你是在十一年前被我从侍神军之中挑选出来,先在都城守备军中做副將,三年之后调派到南疆做边关守將,又三年调入南院大营为四品將军,在南院这是第五年,现在是三品大將军了。”
前军將军颯骨站直了身子回答道:“陛下都记得呢。”
阔可敌正我道:“当然都记得,你是我亲自挑选出来的人,自你在侍神军中当兵开始我就说过,你將来会是黑武栋樑。”
说到这他起身,缓步走到颯骨身前。
“我现在把最重要的使命给你,你可承担?”
颯骨大声回答:“臣的命是陛下给的,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陛下需要臣的时候,臣绝不会退缩半步!”
“不是让你不退半步,而是让你退。”
阔可敌正我道:“前军抵挡的是李叱亲自率领的寧军精锐,寧军帝王为锋气势正盛,前军所承担之压力,廝杀之惨烈,是诸军之首。”
“此战是敌我两国帝王之爭,李叱要破阵杀我,而我也要在这逆反局势杀他......所以前军就要诱敌深入。”
“左右两军抵挡冲阵的寧军主將,以我推测,一为寧国大將军唐匹敌,一为大將军夏侯琢,后军冲阵者为寧国大將军澹臺压境。”
“左右两军要阻敌,拖敌,不能让其攻入也不能让其逃走,而你则要放李叱进来,还不能让李叱看出是你故意放他进来。”
“唯有使李叱孤军深入,我亲率中军正面与他廝杀,再集合优势兵力將其困死,如此才能锁定胜局。”
他看著颯骨的眼睛说道:“可李叱为人狡猾,稍有不慎他就会率军退走。”
颯骨此时已经明白阔可敌正我的心意,眼神之中出现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你率前军要节节败退,但不能败的太过轻易,要让李叱觉得,是你拼死对抗不成才败退,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他並不是很好骗过的对手。”
“必要时候......你可战死。”
这八个字一出口,颯骨的眼神骤然变了。
阔可敌正我道:“你战死之后我会追封你王爵,封地千里,你的长子会继承你的王位,世袭罔替,你的其他孩子,儿子为国公,女儿为公主,各有封地,亦世袭罔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