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三腑蜕浊,炉贯三丹,内景地!(2/2)
整个炉体,一种难以形容的、沛莫能御的磅礴生机与造化伟力自炉最深处孕育、积累,最终轰然爆发!
下一刻,炉盖并非被机械掀开,而是如同冰融于水般,悄然消散于无形,露出其下深邃难测的炉口。
“轰!”
一道粗壮无比、凝练如青玉实质的煌煌光柱,自炉口冲天而起!
光柱瞬间撕裂了神仙山上方那仿佛永恒凝固的、低沉压抑的漆黑天幕!
如同亿万面琉璃镜面同时被巨力击碎!
那漆黑厚重的天穹,被这道霸道又充满生机的青色光柱硬生生撞出无数道纵横交错的、蛛网般的巨大裂痕。
温暖而纯粹的天光,从无数裂缝中如金色瀑布般奔涌倾泻而下,瞬间驱散了死寂与沉郁,毫无保留地照亮了整片五脏观废墟!
天,亮了!
温暖光芒普照四方,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残垣,每一粒尘埃,都被镀上了一层鲜活、温暖而充满希望的金色边晕。
笼罩废墟的乳白色雾气在这浩荡天光与青色光柱的交融激荡下,开始剧烈地翻腾、收缩、凝聚!
冲天的青色光柱完成了它的使命,开始回落,那浩瀚的白雾亦如百川归海般随之而动。
整个景象,宛如一位技艺通天、掌控造化的大匠,以天地为砧板,以光雾为锤凿,开始重塑此方天地。
景象飞速变幻,光影流转不息。
在齐云一眨不眨的注视下,废墟如同时光倒流般消失,残垣断壁融入光雾,重新组合、凝聚、构筑……
最终,所有的异象缓缓平息,光芒渐隐,雾气散尽。
出现在齐云眼前的,不再是一片破败不堪、死气沉沉的废墟,而是一处幽静古朴、散发着淡淡灵蕴光辉的静谧小院。
小院以历经岁月打磨的青石板铺地,缝隙间生长着翠绿欲滴、生机勃勃的青苔。
四周以看似简单却透着自然道韵的竹篱环绕,篱上悠然攀爬着几株灵韵盎然的不知名翠藤,点缀着些许细碎而洁白的灵,散发出清雅恬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院落正中,正是那尊变得愈发古朴玄奥、返璞归真的黑沉丹炉,炉身所有符文已再次隐去,深沉若寂,静静矗立。
几乎在同一时间,那玉简第三页上完全凝实的丹炉虚影,骤然光华大放,竟化作一道流光,瞬间没入齐云的眉心祖窍!
“嗡!”
齐云身躯剧震,只觉眉心之处仿佛被一柄无形的开天巨斧劈开,一股清凉浩瀚、却又带着开辟之痛的力量涌入。
上丹田,眉心祖窍轰然贯通!
随即,上中下,三丹田骤然被一道虚影贯通!
一座丹炉虚影巍然在齐云体内矗立!
炉足深深扎根于下丹田之中,绛狩火丹在其下熊熊燃烧!
炉身位于绛宫气海,四十二道真炁在翻涌;炉顶则正正位于方才被“劈开”的眉心祖窍之内。
俨然方寸之间另辟乾坤,神华流转、紫气氤氲。
而玉简第三页,那丹炉图影之下,也赫然出现了两个文字:
内景!
齐云心神骤然一震,若有所悟。
内景者,非幻非妄,乃修行之人道基深厚、性光圆满之际,所显化的内在天地之象。
道藏有言:“修道即修心,观心即观道。内景澄明,则神通自生。”
内景之地,实为神栖性住之境,是修行者参玄悟真、凝练神通之根本,亦为个人道途之映照。
修者于此间涵养本源、炼化万法,甚至窥见天地规则,步步生莲,玄妙不可言说。
依照常理,齐云如今不过蜕浊之境,神气未纯,根本无力冲破眉心天门,更遑论开辟属于自身的内景之地。
他蓦地抬头,望向自废墟中重塑而生的那座小院。
心中骤然浮现出一个难以置信猜想。
“难道……这整座观宇,并非真实山野间的存有,而是一处早已寂灭的内景之地?
而那口丹炉,竟有逆转生死、重燃性光之能,将这已死之境复苏,继而……将它强塞给了我?”
须知所谓“内景”,虽以“地”称之,实则并非真实山河,乃是神意所构、心光所照之精神灵域,存想之境,虚实交织,不在内外之间。
而齐云穿越两界,虽皆以此地为中转,却是实实在在的肉身渡越。
若此处真是内景,那他此刻究竟是元神映照,还是真身驻世?
一念及此,便觉虚实难辨,真幻交错。
更令他心神摇曳的是,这处内景并非初生之境,而是逝后重生之所。
它曾寂灭,如同大道终焉、万法归虚;而今又得涅槃,自虚无中再度显化,循环生死,逾越常理。
“那么……此地旧主,究竟是何等存在?难道真的就是天上仙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