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庞然大物(1/2)
自此之后,不论寒暑更叠,每隔三、五日,便有一群玉蜂翩然往返於临未峰与成道峰之间,为这对隔山相望的知己传递书信。
谁能想到,一个在山洞清修的中年道士,一个在古墓隱居的妙龄少女,竟能借这小小的蜂儿,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
只是这未经世事的少女,又怎敌得过朱厚熜两世为人的老练?
短短数月间,小龙女便为他渊博的学识与跌宕的人生经歷所深深折服。
当朱厚熜通过书信將那只石猴闯龙宫、下地府,受招安,偷蟠桃,最终大闹天宫的传奇娓娓道来时。
这位年方十七的妙龄少女,已然成了他最痴迷的听眾。
每每玉蜂送来新的信笺,那娟秀的字跡间总透著几分急切:“今日可有新章?“字里行间,儘是掩不住的期待。
而朱厚熜,也被少女那澄澈如水晶般纯净的心灵所吸引。
在这远离尘囂的山林间,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久违的温情,仿佛漂泊的灵魂终於找到了归宿。
这一世,似乎真的有了让他驻足的理由。
时光荏苒,朱厚熜的修为与日俱增。
经过反覆尝试与推演,他终將周身三百六十五处穴位尽数贯通,任督二脉与十二正经皆可自如吸纳天地元气。
每日寅时采东来紫气修乾崁之火,酉时纳西山暮靄炼坤离之水,子、午二时则取阴阳二气调和龙虎。
自那朵金莲苞结成后,他汲取天地元气的速度激增十倍有余。
只是近乎凝实的天地灵气,十之八九被苞贪婪吞噬,仅余不足一成匯入丹田气海。
对此异状,朱厚熜虽觉诧异,却也顺其自然,不加干预。
直至这日,清风神色慌张地闯入洞府,稟报有贼人进犯重阳宫。
朱厚熜这才破例离开清修之地,携著清风御风而行,直奔重阳宫而去。
山风猎猎,道袍翻飞间,他的身影如謫仙临尘,转瞬便消失在云雾之中。
-----------------
此刻的重阳宫早已不復往日的清幽肃穆。
朱厚熜尚在宫墙百丈之外,便听得兵刃相击之声与嘶吼喊杀交织成片,在终南山谷间迴荡不绝。
“什么人居然敢来全真教闹事?”朱厚熜心中疑惑不已。
以他两世记忆,此时全真教的势力已发展至巔峰,势力遍布大江南北。
无论是北边的蒙古,还是南边的宋庭,都在极力拉拢这个天下道门领袖。
在关中地区,全真教更是犹如国中之国般的存在。
不但控制了整个关中平原约一成的耕地,更是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宫观群和民间信眾。
仅陕西地区在籍的全真道士,人数便超过万人,信眾人数更是以数十万计,“所谓山陕人眾,十之六七,皆奉全真。”
这些年蒙古灭金、灭西夏两场灭国之战,导致整个北中国人口锐减,灾民数量却暴增。
全真教藉著丘处机北上,面见成吉思汗获得的敕封,在整个蒙古占领区获得了大量的特权。
大肆收拢流民,扩建庙宇,抢占耕地,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政治力量。
在关陕地区,全真教甚至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官府职能,民间有了纠纷不去找当地官府,反而会寻求当地的全真道观做裁决。
“自燕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至百余所”。
“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歷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
“邱往赴龙廷之召,……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
“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陘,歷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
从这些载於正史中的文字,不难看出全真教在这一时期的鼎盛。
这样一个已然有了政教合一雏形的庞然大物,居然被人打上山门,攻入祖庭。
在朱厚熜看来,简直荒谬绝伦,犹如当年他贵为九五之尊,却险些丧命於几个柔弱宫女之手那般不可思议。
他加快脚步,心中暗忖:莫非是蒙古铁骑来犯?还是南宋朝廷起了异心?总不会是那些江湖草莽......
思绪间,重阳宫朱红色的宫墙已近在眼前。
-----------------
朱厚熜身形如鹤,翩然越过宫墙的剎那,眼前景象令他瞳孔骤缩。
数名黑衣歹徒正手持火把四处纵火,堆积的柴草已燃起熊熊烈焰,黑烟翻滚著直衝九霄。
虽修道多年,朱厚熜早已淡泊外物,但此刻心头仍涌起滔天怒火。
在他眼中,全真教早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帝王私產岂容宵小染指?
那几个歹徒刚將阻拦的道士屠戮殆尽,见一青衣道士凌空而至,二话不说便弃了火把。
寒光乍现间,三柄利刃已从不同方位袭来,刀剑破空之声尖锐刺耳,分明是要取他性命!
“贼子尔敢!”
朱厚熜一声断喝,左手食指轻抬,商阳穴中一道无形剑气激射而出。
“噗“的一声闷响,剑气已洞穿为首贼人眉心。
那人被余势带得踉蹌两步,轰然倒地,后脑处红白浆血汩汩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