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华阴(2/2)
自接获龙虎山当代天师手书,已跋涉半月有余。
前世从兴王府到紫禁城,朱厚熜何曾有过这般踏遍青山的经歷?
此刻布衣芒鞋,反觉新鲜有趣。
望著无垠山河,这位曾经的万寿帝君心生感慨:“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唯有亲自用脚步丈量,方知这“王土“二字的分量。
每过一处村落,他都要细问农桑;每经一座城池,必观市井百態。
这般真切地触摸江山脉络,比当年高坐庙堂看奏章,不知真切几何。
......
此番自终南山赴龙虎山,千里迢迢,朱厚熜有三途可选:
其一乃“商山武关道“——沿秦岭东行至商州,过武关入南阳,可乘汉江轻舟直下襄阳。
而后转长江之便,经江陵、江州,入鄱阳湖口。
再溯信江而上,至贵溪登岸,龙虎山便在不远处。
此路多借水路,最是省力。
其二为“子午儻骆险道“——需翻越秦岭天险,或走子午谷,或过儻骆道,方能抵达汉中。
而后同样顺汉江至襄阳,余程与前者无异。
此路虽近,然“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非轻装简从不可取。
其三则走“两京官道“——自潼关出关中,过洛阳旧都,便可借隋煬帝开凿的大运河南下。
至扬州转长江,再入鄱阳水系。
此路最为迂迴,却可一览中原形胜。
朱厚熜权衡再三,终是选定第三条的“两京官道“。
全真教扶助杨过爭霸的方略:当是先据关中为根本,再取陇右练精兵,继而谋山西之险,得巴蜀之富,最后出潼关而定鼎中原。
眼下陇右有郭靖、杨过坐镇,山西路远难行,不在此次出行计划之內。
若走汉中蜀道,虽可联络南方道脉,但山重水复,恐误了赴会之期。
不若先去洛阳,沿运河南下,回程时再逆江西进,取道巴蜀、汉中回终南山。
此一举两得之行也。
......
临近城郭,道上行人渐稠。
张宗演打听得知,此地已是华阴县境,前方六十里便是黄河要津——风陵渡。
“师尊,可要往风陵渡寻舟楫,顺黄河直下三门峡?“张宗演勒马请示。
朱厚熜转目看向身侧的小龙女,见她青丝微扬,眸中隱现期待之色。
这位古墓仙子自幼居於深山,何曾领略过“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阔?
“且先到华阴县歇脚,明日再赴风陵渡不迟。“
朱厚熜话音未落,忽听得身后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三人勒马侧身,只见一队人马自驛道疾驰而来。
约莫三十余骑,俱是锦帽貂裘,鞍掛雕弓,马后悬著诸多雉兔狐鹿,显是富贵子弟游猎方归。
眾家奴簇拥著三位锦衣少年並一位妙龄女郎。
马队掠过时,忽一阵疾风掀起小龙女面纱,恰被居中那位束金冠的少年瞥见半张玉容——但见雪肤貌,恍若霓裳仙子临凡。
那少年不由“咦“了一声,手中马鞭险些脱手,却因马速太快,转瞬间已隨队伍消失在漫天黄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