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道圣旨(1/2)
乾清宫的蟠龙藻井下,长明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
殿宇空旷,死寂无声,唯有殿角鎏金铜漏传来单调的滴答声。
朱明没有掌灯批阅奏疏,也没有召见任何臣工。
他只是沉默地坐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著掌心那道已经结痂的伤口,感受著粗糙的痂痕下传来的细微刺痛。
殿门无声地滑开一道缝,李若璉的身影悄然而入。
他没有言语,只是双手高捧起一个用厚实油布包裹的狭长物件,以及一叠墨跡淋漓、显然刚刚誊抄整理好的纸张。
“陛下。”李若璉的声音低沉而清晰:“赵远明底细,已查清。”
朱明缓缓抬起头。
李若璉將油布包裹和纸张恭敬地放在紫檀御案上。
朱明先拿起那份誊抄的记录。
“赵远明,绍兴府山阴县赵氏十七世孙,其祖父赵楷是万历年间山阴县的师爷。”
“万历三十九年,赵楷因率乡民抗拒矿监税使陈奉爪牙强征,被诬以『聚眾谋反、抗拒皇命』之罪,锁拿入京,下詔狱。”
“拷掠月余,终瘐死狱中……”
“矿税案……詔狱……瘐死……”朱明低声重复著这几个字眼。
血海深仇!
难怪他能如此冷眼旁观这末世沉沦。
“另据严守拙的东林残存散录所载。”
此时李若璉开口道:“赵远明曾著《九边危言》秘稿,於杨嗣昌『十面张网』剿寇方略鼎盛之时,便直斥其『空耗国力、激化民变』,断言『流寇愈剿愈炽,边患日迫眉睫』。”
“更指杨阁老『刚愎自用,误国甚矣』,其稿……被杨嗣昌斥为狂言,束之高阁。”
杨嗣昌,十面张网!
朱明的心猛地一沉。
这份在帝国中枢最受朱由检信任的国策,最终被证明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催命符。
而这赵远明竟在数年前就精准预言了它的失败。
这份眼光,这份胆魄,这份对时局洞若观火的穿透力……绝非池中之物。
“此稿何在?”朱明身体微微前倾。
“散录所载仅此,原稿……恐已毁或秘藏。”
李若璉遗憾道,隨即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凝重:“然臣所遣暗探,已密查其崇文门羊肉胡同居所。”
“暗探说这赵远明深居简出,清高自守,曾拒收富商重金卜卦,但对待穷苦邻里又特別好……”
听闻此言,朱明放下纸张,深吸一口气,紧接著他的目光转向那个油布包裹,手指微微颤抖著解开系带。
油布层层剥开,一张摺叠得整整齐齐的羊皮纸露了出来。
此时李若璉再次开口:“臣手下那暗探过目不忘,为了不惊动赵远明,原版的舆图没敢拿过来,这张是他凭记忆画的。”
朱明没说话,只是“嗯”了一声,接著打开了羊皮卷的一角。
一幅极其精细、囊括了辽东、山海关直至京畿的军事舆图,在御案上铺陈开来。
山川河流,关隘城池,道路驛站,无不標註清晰。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几道刺目的硃砂笔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