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道路艰难(2/2)
他拢了拢冰冷的官袍,步履沉重地回到府中。
---
乾清宫东暖阁的窗后,朱明负手而立,他的脸上那刻意维持的“温和”早已消失不见。
“十日…”朱明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著腰间冰冷的九龙玉佩。
“吴三桂…关寧铁骑…朕棋盘上最重要的一颗棋子落下了,是成为朕手中最锋利的矛,还是…”
他的目光投向东北,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名为“寧远”的孤城上。
王承恩悄无声息地奉上一盏新沏的参茶。
朱明接过,温热的瓷盏熨帖著手心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
“王大伴。”朱明闭著眼,声音带著一丝沙哑。
“老奴在在。”
“吴襄府邸加派人手,十二时辰轮番盯死,他府中出去的一只耗子,朕也要知道公母。”
“尤其是他派往山海关的信使,派人暗中缀上,要確保吴三桂看到的只有密旨。”
“老奴明白。”王承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净军的眼线早已布下,吴府上下绝无隱秘可言。”
“嗯。”朱明淡淡应了一声。
隨后他的目光投向墙上那幅巨大的《大明九边堪舆图》。
寧远的位置,被他用硃砂画了一个醒目的叉。
山海关如同铁锁,横亘在辽东与京畿之间。
他赌的就是多尔袞与豪格的內斗,按史书上记载,此时他们两人內斗基本结束。
但大清內部的利益划分短时间內不可能结束。
朱明赌的就是这个的时间差。
赌的就是吴三桂那两万精兵入京,能成为压垮李自成攻势的关键筹码。
“李若璉那边范永斗的『暗渠』梳理得如何了?”
朱明转向王承恩。
“回皇爷。”王承恩低声道:“李指挥同知回报,范永斗为保家族,已將所知和盘托出。”
“其掌握的走私路线、蒙古部落接头人、货物中转点均已记录在案。”
“李大人正在甄別筛选,制定反向输送战马之策,只是…所需启动银钱、打通关节、乃至后续运输护卫,耗费甚巨,且风险极高…”
“钱?”朱明的嘴角泛起冷笑。
“抄了这么多蛀虫的家,不就是为了用在刀刃上吗?告诉李若璉,朕拨给他五十万两,再调一队净军好手听他差遣。”
“一个月,朕给他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后,朕要看到第一批蒙古良马出现在京营校场上。”
“奴婢遵旨。”王承恩心头一凛,连忙应下。
五十万两白银只为买马,皇帝这是下了血本。
朱明站起身,再次走到窗前。
夜幕低垂,紫禁城华灯初上,点点灯火在深沉的夜色中如同星辰,却驱不散那无边的黑暗。
山海关外,是磨刀霍霍的建虏;西边,是席捲而来的流寇;这巍巍宫闕之內,是暗流汹涌的朝堂。
他如同行走在万丈悬崖的钢丝之上,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调吴三桂入京,是一步险棋。
用范永斗的“暗渠”买马,更是一招险棋。
抄家所得的钱粮,如同烈火烹油,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却也埋下了更深的隱患。
勛贵文官的怨恨在积聚,军功新贵的胃口被撑大…
夜,还很长。
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