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定製版本(1/2)
《情书》在日本本土的口碑,宛如雪球越滚越大。
大到,最终还是让那些高高在上的映画村村民们,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在东宝、松竹、东映这三大主流院线全面开放排片之后,它的票房开始以一种完全不符合艺术电影规律的恐怖速度疯狂增长。
从最初的,单馆百万票房。
到一周后的,全国破亿。
再到一个月后,累计票房突破十亿大关。
这个数字,彻底击碎了所有关於“文艺片已死”的论调。
也让seikai这个名字,在电影界同样被刻上了点石成金的神话烙印。
然而对於这一切,藤原星海却似乎並不关心。
他將所有的发行事宜,都交给了大多亮和角川歷彦这两个最专业的盟友。
而他自己,则將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地方,那片属於世界电影的真正的殿堂。
要在日本电影界彻底地站稳脚跟。
仅仅拥有票房,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一样东西。
一样,能让所有像学院奖主席那样。固执地將他视为商业片导演的老顽固们,都彻底闭嘴的东西。
来自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最高认可。
……
繁星事务所,深夜。
藤原星海正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看著系统界面上那条他早就用【情报定製】功能兑换出来的黄金级情报。
【情报·黄金级】
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席【莫里茨·德哈德伦】,其本人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是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狂热影迷。
他对探討“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留白与家庭关係”的电影,有极强的个人偏好。
他笑了笑。
自己的那封《情书》,正是为这位远在欧洲的“知音”所准备的惊喜。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角川歷彦的號码。
“角川先生,关於《情书》的海外送选版本,我有一些新的想法。”
……
半个月后。
在繁星事务所的剪辑室里,藤原星海正和岩井俊二一起盯著屏幕。
屏幕上播放的是《情书》全新的剪辑版本。
“藤原先生……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岩井俊二的脸上充满了犹豫。
“我们剪掉了將近十五分钟的,关於博子和秋叶先生的感情线。这会让整个故事的节奏变得更慢。”
“岩井,”藤原星海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
“商业上映,需要的是完整的故事。但参加电影节,需要的是纯粹的表达,作者的表达。”
“我们要送给柏林的不是一部面面俱到的电影。”
“而是一首关於错过和和解的诗,一首包含东亚文化特点的散文诗。”
这剪掉的十五分钟,会让电影节的那帮老学究们更容易地看到这个故事中,他想让他们看到的部分。
那个小津安二郎式的含蓄內核。
一份经过了最顶级德语翻译和字幕製作的《情书》拷贝,以及一份由seikai先生亲笔撰写的导演阐述,被秘密地送往了柏林。
这个举动,在日本国內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所有人的目光,都还聚焦在《情书》那节节攀升的国內票房上。
只有少数几个,像高桥健一样嗅觉敏锐的媒体人,察觉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气息。
……
日本电影学院奖,主席办公室。
学院奖主席,那个一向鄙视电视剧的电影界元老,正烦躁地看著最新一期的《周刊文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