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凶手、大云经(1/2)
金鳞卫成立后的第一次任务,分成六组,奔赴各地。
韦莲分到程伯献的队伍,在钧州监视李显,她中途跑了。
苏璇去了河北边境。
来俊臣小组去的巴州,李显死在巴州,武则天担心留下后患。
元翼与薛怀义的队伍去的哪里?
听到裴湛询问,薛怀义小组的李云回道:“薛禪师带著我们去的端州。”
“端州?”
端州位於岭南,属高要郡。
裴湛想起岭南冯家,冯家世居高凉郡,高要高凉只有一字之差,却相隔七百里路,薛怀义绝非为冯家而去。
李云撇了撇嘴,继续说道:“端州有座扶卢山,山里有座破破烂烂的庵堂,庵里住著一个四十多岁的行者,也不落髮,也不传经,薛禪师却说他是高僧。”
不落髮的高僧?
裴湛心头猛然一震,薛怀义见的是六祖惠能!
惠能並非一开始就是和尚,他少时家穷,三岁丧父,自己打柴卖米赡养老母。
在街头听到有人说《金刚经》,他便跑到黄梅县去向当时的高僧弘忍学法,此时他並未剔度,而是在碓房舂米,当一名打杂的行者。
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
大弟子神秀主张渐悟,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本没有资格,就请人代写了一首偈子,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为讚许,密授法衣给惠能。
慧能害怕有人抢夺他的法衣,就逃回了岭南,躲进端州的一座荒山。
裴湛暗忖,薛怀义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跑那么远找惠能,绝非为了交流当和尚的经验,而是为了弘忍传下来的那件法衣。
法衣究竟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
“那名高僧可有异常?”
“除了疯疯癲癲地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並无异常,我们在庵堂里住了半个月,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就回京了。”
裴湛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再问元翼:“你们接的什么任务?”
元翼年约三十,比裴湛大了不少,沉稳的外表,整洁的仪容,不急不躁的谈吐,拥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气质。
看得出来,除了与裴湛亲近的几个人,剩下的金鳞卫都有向元翼靠拢的趋势,尤其苏璇,一双含情秋波总是若有若无地瞟向元翼。
裴湛並不在意。
他接受金鳞使不过为了替桃村兄弟復仇、正名。
权势这种东西,握在有德行的人手里,可以为国为民,握在无德行的人手里,那就是祸国殃民。
元翼淡淡回道:“我们去的单于道,监视程务挺大將军。”
他的话激起一片惊呼,眾人皆知军中青黄不接,边境主要靠程务挺与黑齿常之,两人一西一东地抵御著突厥与回紇。
“元兄,程大將军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程大將军出事,单于道还有何人能防守突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